发挥思想政治课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10-28 10:15魏志永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魏志永

摘要:时代的发展呼唤更多创新型人才的产生,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要靠创新的教育,一个开放型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正成为创新的源动力。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离不开创新的人才,而人才的创新在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伴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其核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的思想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要顺势而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育开放的创新环境,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

实施开放教学,即在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中,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美国创造力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即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需要民主的气氛和相对自由的空间。当代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开阔,求知欲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建立起活跃、民主、高效的课堂氛围,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使师生情感、心灵随着整个教学进程而起伏,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使学生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迸发出新思想、新主张、新观点;教师由教学的评判者向引导者转变,注意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的创新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学生的胆怯和依赖心理,以便更好地形成创新能力。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两点:(1)承认差异,允许学生犯错。创造力存在于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有承认差异,允许学生出错,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2)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达到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将会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注入催化剂,装上助跑器,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的源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以燃起学生的学习、思考、创新的欲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够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兴趣是认识的起点,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必然会对该问题问个究竟,探求未知。这时,他们发散思维就极容易转化为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个生动真实的事例,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使学生兴趣浓郁,思想活跃,在此基础上置疑启发,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教学中适时的安排一些创造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活动本身就能提升兴趣和能力。如:(1)课堂情景剧。让学生根据某一结论,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来体现这一主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促使每一个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上临场想出的台词和动作,把抽象的结论故事戏剧化。这不仅有助于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合作精神,而且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发挥创造力的机会。(2)小组讨论活动。这能建立多向渠道,增加信息来源,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发挥所有学生的独创性。

三、引思明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思维的兴趣是从问题情境中来的,思维是从问题中开始的,敢于分析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动力。因此,通过老师的设疑并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的束缚,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多样的新颖答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目前法律界对“安乐死”的争论,一方面是病人的巨大痛苦,另一方面是法律对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请学生结合材料从法律、道德、家庭、社会等角度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在学生做答时要注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但要言之有理。这样,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政治课教学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该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而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在观察分析大量材料、信息过程中,悟出道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教育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应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思想政治课教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让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营造出开放型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达到推进素质教育、塑造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开放性课堂形态的建构.

3.廖东星.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