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禁锢,灵活教学

2009-10-28 10:15李敬怡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初中农村

李敬怡

摘要: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时常困扰着我们。笔者通过教学杂志和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借鉴并结合教学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创新方法。积累以下八法: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说”作文法;一文多次训练法;提纲训练法;互批互改法;仿写法;不同体裁训练法。收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法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作文在语文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模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训练的方法。

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1)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这实际上成了当今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2)封闭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的要求。现在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生活厚度的作文来。(3)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常被老师代替,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苦差事。(4)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

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怎样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呢?

我在实践中进行了思考,采用了一些以学生训练为主的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能找到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他们自由阅读,互相交流,搜集写作材料,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整理,为作文预备充分的写作材料。

为了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提供新鲜素材、交流思路心得等。还可每月开展一次与“素材积累”有关的各种形式的竞赛。

二、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自由阅读和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每周选一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赏析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揣摩学习写作的技法。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对学生自创的佳作进行赏析,这既有利于激发小作者本人的写作激情,还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比、争”的劲头,对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三、“说”作文法。我校每天早晨都有固定的5分钟演讲时间,学生按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分题材、分阶段地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每到双周利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某一材料或话题,想想自己会从哪个角度立意,说一说、比一比谁的立意最新颖、独特。此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作文素质差的学生也会在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有所收益。

四、一文多次训练法。很多作家都认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采取一篇作文多次训练的方法,一是不断提高学生自改水平;二是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三是让学生在反复地训练中,磨练学生的意志,不断提高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把握和领会,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拟出一些作文题目,然后筛选最好的几个,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但是必须拟写开头、过渡语及结尾。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选准角度立意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又在写作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互批互改法。每隔两周,我都会让学生进行一次互批互改训练。但在学生活动中,我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评改的步骤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来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说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作者在评判基础上再补充删改,最后教师择优出专栏或投寄报社。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都切实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而且也把自己的观点以评语的形式传给了对方。活动范围大,知识交流面广,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也就鼓起了他们的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兴趣,下次作文,一定会写得更好,这是不言而喻的了。

七、仿写法。此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先读一遍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仿写时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切忌机械模仿。可以变换人称,可以变换叙述角度,可以变换主要人物、独具特色的事物,甚至可以变换表达主旨,等等。

八、不同体裁训练法。此法意在训练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并严格地按照所选文体的要求作文,避免将文章写成“四不象”。训练时确定某一话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文体写作。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就要做到叙述具体、描写生动、感情真挚,写议论文就要做到论点鲜明深刻、论证严谨有力。写说明文要做到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方法,准确缜密介绍。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训练非常见文体,如小说、寓言故事、童话、采访录等,并揣摩这些文体的写法,使所写文章不但符合该文体的规范,而且独具特色,从而为考场创造更多的选择文体的余地。

从教学实践效果上看,这些方法对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颇为有效,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在写作时“皱眉头”、“啃笔头”的“老大难”问题,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与摸索,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科技信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初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