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

2009-10-28 10:15李胜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渗透到政治课内涵

李胜杰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2009年高考复习的热点和重点专题。那么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已经成为政治课的教学要求。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几点经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政治教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2009年高考复习的热点和重点专题。政治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政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热点专题。教育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那么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已经成为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有以下三点看法: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看新闻、读报纸、听广播、阅网页等渠道,捕捉政治课教学的现实素材,丰富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时下,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然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理论武器。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和政府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以教材为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政治课教材的内在联系

2009年高考复习和备考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教材为立足点,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高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统一起来。教师应正确把握二者的联系,注重在教学中的渗透。高中政治课教材包括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始终隐含和贯穿于其中。经济学立足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基本理论,重点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突出了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信贷的作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抓并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的有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关注科学发展这一热点专题,研究科学发展观在教材中的渗透,引导学生把握二者的结合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政治课教材与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如果说,哲学的有关原理、观点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政治学的有关制度、政策演绎着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学现象,那么,经济学的理论、政策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论证,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可见,科学发展观确实是政治课教材的核心和统帅,始终贯穿于整个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因此,必须立足教材,加强教学研究,把科学发展观教育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政治课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欲望,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认真备好学生。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空洞的理论与国内外重大时政结合起来,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素质教育功能的目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既要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冷静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并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只有牢固树立和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正确分析形势,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政治课教学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充分认识并切实把握政治课教学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使之驾驭课堂,统帅教学,才能让政治课教学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渗透到政治课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偷闲
挖掘习题的内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如何让数学文化在中学课堂中绽放魅力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