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2009-10-28 10:15郝占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培养

郝占军

摘要: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在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为此,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为孩子们创造读的机会,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在阅读中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阅读;学生情感;培养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其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在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为孩子们创造读的机会,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在阅读中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式中去尝试:

一、以情促读,体验感情

在阅读中,无论是感情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

如学习《月光曲》,这是一篇情真景美的课文,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可以从盲姑娘弹的“断断续续”的曲子里包含的那种艰难,进而想听贝多芬亲自弹曲的迫切、渴望。我首先让全班学生自己尝试读,营造课堂氛围。然后让一名学生读,找学生评,应该读出艰难,迫切想听到贝多芬自己弹的渴望。最后我进行有感情地范读,这样学生注意到读书要做到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读懂了,读进去了,就对文章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带质疑读,体悟情感

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渗透”的目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以问促读,熟读深思。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朴实流畅,词语丰富凝练,笔调灵活,富有音乐美。从学生的角度看,首先他们肯定对“火烧云”这名词质疑,所有问题都应以“烧”为突破口,切入文本,引领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火烧云的句子,感受火烧云的气势;然后围绕“烧”字品词析句,逐层从“颜色”、“形状”两方面重点展开,品读感悟。再者《火烧云》中好多自然段文美,情也美。如“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些语句都能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品词析句读文,进而享受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三、依文体读,培养感情

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模式化教学,语文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首先要打破课本,课堂的束缚;其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读作为最直接、最易接受的方式,更应纳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要将“读”做到读出感情,读出水平却也不易。读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朗读、默读、速读、表演读等等。如果合理运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有好几种方式,对于哪类文章采取哪种方式读,教学中,随着课程进展的步伐选择哪种方式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如在初读时可采取速读的方式,大概感知文章内容;在带着问题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以反思的时间和享受自己独特体验的过程;如在最后悟读时,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的所悟、所感表达出来。当然,也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来决定读的方式。如对于诗歌,要多采用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尽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及思想。对于科学性的小品文,多采用默读、速读的方式感悟文章的知识性。对于故事性很强的文章,人物语言比较多,教师要善于采用有感情的朗读,表演读等形式。当然,还要根据教师、学生、文章个体的不同来合理运用。

四、以读为主,升华感情

有人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语文课堂就是要有语文味,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花样,要把力气用在文本中语言文字的揣摩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课堂教学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学生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才能去感悟,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是文章思想感情的最真实的表现。

例如:学习《石榴》,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受词语的蕴义,从而体会石榴的可爱,在用心地读、细细地品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多体会、多揣摩,通过“读”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