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中的作用及探索

2009-10-28 10:15辛振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性教育青春期家长

辛振霞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其中家庭教育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性教育;青春期;家长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青春期性教育是指对11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的性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法制、审美、人格等教育,它是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重要一环,它的核心是性道德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关心和重视的工作,其中家庭教育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在青春期性教育中的优势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相比较,是关系最亲的亲子关系,由于父母和子女这种相互的血缘亲子关系,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先天的性教育条件。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张性教育应该有意识地从儿童抓起,这样才能使青春期的性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儿童时期开始进行性教育,显然父母责无旁贷的是第一任性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是在孩子没有性欲、没有性冲动之前,女孩子没有来月经之前,男孩子没有遗精之前进行,这时的性教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常、且没有后顾之忧。

在学校,一位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其教育往往带有普遍性,虽然也能够解决个体突出问题,但却很难照顾到每一位个体,在家庭中就不一样了,独生子女的存在更能使父母在教育一个孩子的问题上更有针对性,完全可以针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表现做耐心、细致、深入的工作,达到教育目的。

二、 家庭教育在青春期性教育上存在的错误观点

1.存在青春期教育的“无师自通论”。他们根据自己的陈旧观念认为:性欲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到一定的年龄自然会领会的;孩子大了,男女之问的事他们自然而然会知道,不需要教育,开展青春期教育是多此一举。

2.不负责任的“应急论”。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很难讲,等出了问题再说也不迟。这种观点,事实上使孩子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是不言而喻的。

三、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1.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2.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四、关于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1.青春期性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切记不可把命令强加于学生,把简单的说教实施于学生,我们在注重学生认知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目标的达成,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成功。否则会适得其反。

2.我们倡导家长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性道德规范。

3.家长要随着孩子的心灵成长历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性教育知识结构,懂得性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阶段性,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4.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家教指导中,可以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的形式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认识,使他们懂得不和谐、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婚姻观念会有形无形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

5、在今后的教育中,家长还应提高孩子对社会文化良莠的辨别选择能力(特别是一些黄色的网站、碟片、书籍等)。

猜你喜欢
性教育青春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家长请吃药Ⅱ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