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009-10-30 04:16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闪光点信任心理健康

卢 漫

目前国内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呢?

一、不对学生“挑错”,唤起学生的自信

一些教师以为,好学生就是没有错误的孩子,好教师就是能够采用各种方法纠正学生过错的教师,但结果往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他们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但学生的缺点没有改掉,优点也得不到发展,还导致了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丧失殆尽。他们不思进取,在面对困难时毫无信心,觉得学习生活索然无味,转而迷恋游戏、网吧,继而离家出走。因此,我们必须抛弃“挑错教育”的惯性思维,要发现学生长处,热情关爱学生,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理解尊重学生,用信任搭起沟通的桥梁

教师要充分地信任、鼓励学生,寓批评于宽容之中,寓批评于关心之中,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班会上,我经常鼓励有进步的学生,并利用展示台公开展示学生的进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经常当着学生的面指出学生最近的进步和成长。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使是品行较差的学生,他们身上也会有闪光点。老师的责任在于发现那些“闪光点”,并让他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鼓励,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而相互敬重正是通向师生心灵的桥梁。这种相互尊重,还可以激励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和错误,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

三、用真诚和关爱,点燃学生进取的希望

老师对学生的真诚,是道德力量与智慧力量的高度融合,是真、善、美的结晶。教师的微笑给学生开创出一片阳光灿烂的天地,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同时也是对学生善意的最单纯、最快捷的表达。老师的热情不但可以树立更完美的形象,也能唤起学生的好感,抹去学生的苦恼,抚平他们的伤痕,点亮他们的希望与热情之光,促使他们进步。

对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或者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同学,我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很随意地找他谈心,起初他们都有抵触情绪,但是当他们意识到教师的真诚时,就会被感化,对老师说一些心里话,这对于我们了解他们心理不健康的病因很有帮助。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创建和谐温暖的班集体,通过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情入理地从正面诱导,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四、多与家长沟通,让父母爱得更加科学

高中生学习任务艰巨,心灵却非常脆弱。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愿往往会给学生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有许多父母甚至抱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和虚荣心给学生下达目标任务。在这些目标导向下,不少家长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进行超强度的学习,甚至包办学生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却很少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内心需要,致使孩子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当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到超过负荷时,心理就很有可能要出现问题。

为了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我不放弃任何一次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给学生营造适当宽松的气氛,让家长克服专制或放任的态度,宽容地对待、客观地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从尊重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开始,多给他们创造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心理“减压”。同时还通过与家长沟通,促使学生家长站在学生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人生选择、对待高考,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达到提升学生的情商智商的目的。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师只有换位思考,彻底抛弃过分追求成绩和虚荣的“挑错教育”,多给予学生尊重、宽容和信任,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把完美强加给学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平和的状态下逐步形成完美的情感智商,将来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猜你喜欢
闪光点信任心理健康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表示信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