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9-10-30 04:16周艳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口中学资源

周艳红

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21世纪议程》等世界性公约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和热烈响应,正日益深入人心。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战略新思维,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和行动的指针。在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前夜,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思想以及所带来的挑战和契机,对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一)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空前的严重的危机

20世纪下半叶,当人类社会为现代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而建立的辉煌文明欣喜不已时,也同时感受到了空前严重的全球性危机:

1. 人口危机。世界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势头不止,每10亿人口的增长时段从80年(1850年~1930年)迅速减少到10年(1983~1993);全球人口若以本世纪70年代~80年代约1.8%的平均增长率递增,不出半个世纪,将突破目前地球生产力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100亿!

2. 资源危机。目前,近1/4的陆地面积受到沙化危害;80余个国家严重缺水;按目前耗费速度,热带雨林50年后将从地球上消失;石油、天然气等难以维持到下世纪中叶!

3. 环境污染危机。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弥漫天空,酸雨的阴影笼罩大地。“八大公害”成指数性增长,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相当于北美大陆的面积……

4. 生存与发展危机。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种种生态灾难与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战乱、灾荒等交织,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陷于空前的困境,世界约1/10的人口终年处于饥饿状态,1/5的人无法摆脱贫困,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为“滞、胀”焦头烂额……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上述危机?数十年追根溯源的探寻令人类震惊:正是地球人自身的短视及无知!近现代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扩大了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范围。工业化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地掠夺和破坏,更加剧了人与环境的矛盾。当“寂静的春天”不再是梦幻般遥远,“人类将自己埋葬自己”的预言日渐成为现实。人类如何拯救地球、拯救自己,便成为全人类关注并忧虑的首要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全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以来,日益加剧的人口、资源、环境及发展危机,加速着人们思考和行动的进程。早在30年代,西方曾兴起声势浩大的保护资源运动;60年代初,美国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稍后,罗马俱乐部有“增长的极限”及“人类在转折点上”等报告先后问世,表现出一批有识之士的深谋远虑。

二、地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可持续发展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复杂层次的巨大工程。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其主要内容不外乎: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同时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细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正好是地理科学的研究主题,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综合考虑自然、人文因素。一切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才能得到合理解决。这又正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中学地理教育,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更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就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

中学地理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又要树立全球意识;既要顾及当代的需求,还要照顾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既要追求眼前效益,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点,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稳定的关系,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效益;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要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为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更系统完整。

(1)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新大纲第一至四单元,分别讲授以人类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着重揭示人与自然环(下转120页)(上接43页)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点。

(2)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大纲第五至八单元,讲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人类居住地、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的旅游活动等。讨论人类活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3)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新大纲第九单元,通过介绍全球性及我国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产生了上述问题,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第十单元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施策略,使得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既是对前九个单元的归纳和总结,又可以唤起他们乃至全球人们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21世纪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只要我们锐意改革,奋斗不止,我们就一定能迎来地理科学与地理教育的光辉前景,为祖国的未来创造不凡的业绩。

猜你喜欢
人口中学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