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遇到“大片”

2009-10-30 04:16沈景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绣球创设物理

沈景英

在近年的物理教学中,随着网络资源的日渐丰富,很多老师都会用电影片断来作为新课的引入,从而创设一个生动的物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机械能守恒”时,蜘蛛侠利用蛛丝从容穿梭在水泥森林中,学生惊叹于他的矫健身手,由此可以激发他们对其中的原理产生好奇和探究的愿望。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教学内容与视频的关联度不够,或者是教师引导不当,甚至是视频过于精彩,喧宾夺主,都会让学生从云端一下子掉入现实。那样就把这个很好的教学资源给浪费了,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来讨论一下如何“妙用视频”。

一、学生为什么会喜欢视频?

视频符合年轻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1. 娱乐化的观赏。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形态各异;曲折的叙事,紧张的情节,浓厚的娱乐色彩,唯美的画面,在制作上自然转化为可看性。比如在讲解“重力势能”时我们从记录片《大雪崩》中剪辑一段视频。一望无际的雪景给人以恬静、美丽的感觉,可当雪崩发生时,恬静的大雪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了沿途的一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雪崩生动地表现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视频往往将历史、社会、风土人情、言情、侦探、搞笑等元素溶于一炉,观众容易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个体生命的飞扬。越是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形象越是突出的,就越能被接受,年轻观众才会有最大限度的满足感。比如前文提到的《蜘蛛侠》,一出现就会让很多同学有强烈的认同感。

3. 唯美的梦境。人在儿童时期都会问,我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世界等等问题,在梦境中,他们都有自己的答案。国产科教片《宇宙和人》让人体验到宇宙演化的过程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的渺小。

4. 能够接近距离。例如:高一物理摩擦力中的“地面给汽车后轮的摩擦力是向前的”是一个教学难点,适时地放一段用DV机摄制“给汽车轮子下加草垫”视频,草垫向后飞出说明车轮给草垫的摩擦力向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教师边讲边引导,就会很容易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很好的效果。人眼睛观察距离是有局限的,利用摄影技术,可以把神舟六号的轨迹完美呈现,也可以把电子显微镜镜头下的布朗运动展示在学生面前。

5. 能够放慢速度。子弹穿透苹果只有千分之一秒,但是高速摄影机却可以纪录这一刻,在引入速度这段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孔的瓶子装水下落水不漏出,可以用在对“惯性”,或者是“参考系”的说明。而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如果用摄像机把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经过编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例如,平抛运动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时间太短,若用数码摄像机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在大屏幕上重复慢放,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责任在学生自己。对教师来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适合其主动探究学习的情景,通过情景对话起到引领作用。

课堂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

1. 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波的描述”是高一阶段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波的频率等概念。而在《谍影重重3》中,伯恩为了获得中央情报局某位探员的绝密资料,来到其办公室给他打了个电话,通过电话录音窃取了他的声音资料,然后用他的声音打开了保险箱,获取了资料。语音识别是一种行为识别技术,声音识别设备通过测量、纪录声音的波形和变化,达到比较和识别的作用。这段视频可以在“波的描述”一课中作为引入,学生对波的认识很抽象,这段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波的一些物理参量。

“电磁光谱”这段内容比较多,但是都是“知道”级别,所以,可以采用《纵横四海》(香港)中张国荣和周润发逃离古堡时,用酒杯显现红外线的探测报警器这段。学生对红外线报警技术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也可以马上发现它的局限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2. 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并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电磁学章节的内容很抽象,学生学了解题也许还可以,但是,要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远距离输电”时,他们常感到,没方向。《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英国2006)中有关于特斯拉这个科学奇才的描写,在雪地里插入灯泡就会亮,教师可以问:这种输电方式有什么特点?安全吗?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由此做为“远距离输电”的引入。

《世界末日》(1998)场景:布鲁斯·威利斯钻到陨石的中心地带去安装核炸弹,将小陨石炸碎,保护了地球的安全。这颗陨石跟美国德州差不多大,要击碎陨石,并使这些碎片具备460米/秒的速度,需要3×1025焦的动能。而至今为止最大弹头不过100兆吨,相当于4.1×1017焦的能量,距离击碎陨石所需能量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3. 创设情境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且记得牢。

再如,在《保持通话》(香港2009)中大S被绑架后,利用修复破损的电话机和外界保持通话,这个视频可以用在电路教学的引入中,让学生感觉到:“学好物理,可能哪天真的派到用场,可以自救啊,好棒!”这样就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比较枯燥的电路章节的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内驱力。

三、使用“大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 紧密关联。所选“大片”片断必须和所教内容紧密联系。如相关科学家的传记,相关发明的应用等。现在为了迎世博会,很多老师都喜欢从世博会说起,这要千万小心引子不可太长,否则学生会如坠云雾之中,丧失了探究的乐趣

2. 去粗取精。“大片”中难免会有一些暴力,色情的镜头,在课堂呈现的时候要把这些删除,尽量截取有效的内容,避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引导。“大片”放了以后,学生一般都兴奋异常,如果此时不把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引来回来,有些同学就会开始讨论电影中的东西,对上课的内容毫不理会,这就很糟糕了。比如,在放了《保持通话》后,可以问:“大S是如何脱险的?”这样就可以马上切换到主题上来。

4. 切忌喧宾夺主。视频材料使用的时间大概每节课控制在8分钟以内,如果有多段的话,每段要在3-5分钟为宜。否则教学内容将不能顺利进行,教学过程(如探究过程)的实施更来不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任何教育资源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支魔杖的魔法师。我们须不断开发视频这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爱物理,爱学物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使之服务于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绣球创设物理
王秀芬把靖西绣球“抛向”全世界
留言板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绣球抛上天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绣球 ”,对不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广西壮乡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