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课堂 实施生物有效教学

2009-10-30 04:16孔少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物创设目标

孔少影

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精心进行课前预设

“预设”和“生成”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倍受关注。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预设”,包括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好的效率、效果、效益。特别是教学目标的预设,生物新课程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善于明确目标,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整合三维目标,实现目标的达成。例如在《细胞癌变》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外,能力目标表现在通过分析癌细胞的特征,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培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调查、患者调查等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表现在通过学习,体会到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到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影响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但有了问题,并不等于学习就一定会明确有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思维发展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是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超前于现有的思维水平,是一种即将形成又随时可能改变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常识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生物的变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育种工作者,你发现有一种西瓜个大,但甜味不够,你可以能用哪些方法来培育出既大又甜的优良纯种西瓜?”《生态系统》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涉及的食物链”、“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教师也可精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最初的遗传学调查课题,美国“生物圈Ⅱ号”实验,环境污染、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资料来创设问题情境。

三、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

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运用提问技巧,教师提出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参与有价值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尊重学生的意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定向引导,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来检查教学效果,控制和调整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形式。如设问,引起学生注意,造成悬念;追问,把问题组成一个链条,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形成知识的系统;反问,构成矛盾情境,扩大信息反差;互问,由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达到相互促进目的。教师提问时态度亲切,注意力集中,对正确回答高度评价,对错误回答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克服马虎急躁的心态和启发他们的思维。

讨论指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教师突破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在讨论前,教师应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见解;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意见充分表露;讨论后,教师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整理,让学生从中归纳出一般化的结论,促进学习目标达成;对分岐点进行剖析,可以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可再次讨论或寻找其他解决途径。

四、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习策略上给予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1.重视注意策略,进行有意义学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透过生物现象看清本质,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2.教会组织策略,建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材料,示范并指导学生运用组织策略,建构生物知识结构。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分类归纳知识的范例,引导学生分类归纳知识的思路,指出知识分类的条件特征,由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主题纲要法的运用,主题纲要法,是运用语句、词汇来表达教材要点及结构层次的一种组织策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层次性,这通常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表现出来。3.教会精加工策略,促进知识融汇贯通。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是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的策略,是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在生物学科中,异同比较法的应用最为常见。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防止前后知识的混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掌握和记忆。

五、运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有利于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要达到既定的认知目标,需重点解决两个焦点问题,一是突出重点知识,二是突破难点知识。计算机走进课堂教学,由于其特有功效,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利用多媒体的声、图、视频、动画等功能,巧妙地制作各种课件,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生物创设目标
创设未来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物趣多多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