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五要点

2009-10-30 04:16陈德名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塑料袋性格对照组

陈德名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发展能力为本,以全民教育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以终生学习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鼓励自主设计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性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马斯洛曾说过:“教育的重心在于人性转变、性格转变和整个人的充分发展。”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的心理性,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它制约着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施展与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可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学生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动态性,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分组设计探究问题,手脑并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格。

例如,在教学“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实验”,结果方法多种多样:(1)蜡和植物处在同一密闭透明容器中,蜡烛会继续燃烧+对照组;(2)小鼠和植物同处在一密闭透明容器中,小鼠仍存活+对照组;(3)用小铁钉检验+对照组;(4)用燃烧的木条检验+对照组;(5)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对照组。这样,在问题设计上不拘泥教材,就可以保证学生创新学习具有正确的动机、稳定的情绪、持久的兴趣和顽强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型性格。

二、巧设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学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不断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在学生求知心理和学习内容之间,制造一种悬念,使学生不能忍受认知上的差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驱使自己主动学习探索,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推入创新思维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的蒸腾作用”片断时,有的教师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如下处理:1. 将甲塑料袋套在带有许多叶的枝条a上;2. 再把乙塑料袋套在带有一片叶的枝条b上;3. 最后把丙塑料袋套在没有叶的枝条c上。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塑料袋内的变化。学生很快地发现,甲塑料袋中有小水珠,乙塑料袋内只有在叶片附近有一点儿小水珠,丙塑料袋内没有小水珠。接着问:“小水珠从哪儿来的,与什么有关?”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这样通过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探究愿望,为其学习蒸腾作用制造了悬念,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更容易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营造宽松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束缚,敢想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食品腐败的原因”片断时,有的教师让学生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并设计实验(制定探究计划):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某些组的讨论,提醒学生设计方案时,不要忘记对照实验,把设计的简图绘制在纸上;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利用绘制的简图在实物投影仪上按图说明。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榜样激励,引发学生敢于挑战和冒险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创新必然意味着要打破人们原有观念,甚至还要改变人们原有的行为方式,科学上的创新往往在开始时不能得到人们的公认,甚至遭人耻笑,受人指责,这时就需要拿出勇气,与常理和常规挑战,敢于怀疑现有的事物和程序,有“颠倒黑白”的冒险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以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激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挑战权威,敢走新路。

例如,在教学“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片断时,有的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一文,并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然后问: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在科学上的什么精神?学生激烈讨论后,生一答:应该学习袁隆平怀疑当时学术界早有的“定论”,(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的农作物,通过人工进行杂交来培育水稻几乎是不可能的)挑战学术权威的精神;生二答:应该学习袁隆平敢于走自己的路,(先后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展田间试验,艰难探索,结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在冒险中获得巨大的成功的科学献身精神。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反叛精神”,敢于挑战和冒险。

总之,学生学习过程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都是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育人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闯、敢试,敢于挑战,具有“冒险”精神,使其具有创新个性,进而成为祖国兴旺发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塑料袋性格对照组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性格描绘词
对塑料袋说“不”
塑料袋:正确还是错误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