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9-10-30 04:16倪志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习惯素养文章

倪志华

语文是一门充满无限情趣的学科,它包括了天地宇宙间的现实和虚幻的万事万物,而且它的形式是人间最聪颖、最博学的大师们的杰作。如何有效学习语文,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

当前很多同学面对浩如烟海的语言文化不知所措,面对题海战术更是一片茫然。整天把自己埋在书本当中却不知该学些什么,对语文学习的方向还不明确。

1. 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一项大工程,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它能把听、说、读、写四大基本素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升阅读能力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些道理告诉我们提升阅读能力非要下苦功夫不可。在学习中,除了强化阅读训练外,还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在练中总结如何审题、如何解题等方法,并分类分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做到熟能生巧。

2. 重视作文教学

作文,在中考中占据近乎半壁江山,甚至有人说一篇文章治天下,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其实,怎样进行作文教学令很多教师头疼,分专题(拟题、开头、结尾、语言、结构等)作文练习、转换话题作文练习,林林总总,搞得学生云里雾里,老师还担心有什么练习不到的,真是煞费苦心。我觉得作文教学是不能搞突击的,功夫必须用到平时。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语文学习的特点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文对语文学习来说,只是一个媒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自己去广泛阅读、涉猎各种文章,才能从中受益,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多练笔。平时练笔是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为平时练笔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记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可以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丰富自己思想底蕴,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记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必不可少。

1. 朗读的习惯

朗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

2. 读书的习惯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课以及学生课余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当然,读书的内容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尽量指导学生在兴趣使然的情况下,读些诸如散文、诗歌、小小说、哲理文章之类的书籍,还可搞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沙龙、水煮三国、漫步红楼等。

3. 动手写作的习惯

写作,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事情。每当上作文课,学生东扯葫芦西扯瓢,得过且过,哪有什么效率?相反,假如我们能让学生自己有写作冲动,自己做比较有趣的事情,那效果一定会比教师在课堂上硬性布置作业好的多。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呢?文章来源于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学语言、学文章都不能离开生活。首先要观察生活,师生有一个交流的契合点,如焦点访谈、家庭琐事、街头见闻,课前5分钟交流,学生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写作体验;其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新闻发布、办报纸等;再则,老师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景,进行随机的练习等等。

4. 练字的习惯

书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看到字迹隽秀、卷面整齐的作文就会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练字。

5. 动手查阅的习惯

学生动手搜集并整理资料,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同时学生会获得一份主动参与的快乐和享受独立完成的成就感,不断激活自主探究的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艺术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进,争取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习惯素养文章
习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