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

2009-10-30 04:16方建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好心人文本探究

方建丽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在长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结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实际,开展了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运用“三个策略”,引导学生走向探究

“三个策略”,即引导学生探究主题的激趣策略、亲近策略和问题生成策略。“激趣策略”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相关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亲近策略”,是指教师应在课前了解情况、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民主平等谈话,拉近与学生距离,创建和谐的氛围;所谓“问题生成策略”,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出相关学生生活经验的话题,组织学生通过课文题目激发疑问,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本感知进行探疑。如在教学《鹤群》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哪些喜欢群体活动的鸟;接着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最熟悉的群鸟的活动情景,并揣测鸟的心理;再用如果人们惊飞一只鸟,众鸟都会知警起飞的现象来说明鸟也有团队意识;最后再以问引疑:面对课题《鹤群》,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去推想一下,课文的主旨可能是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可感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把握“两个层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了解探究方向的基础上,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突出自我意识的读练活动。自主探究活动应该包括初步感知文本和自主探究阅读两个层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时,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初步感知”阶段,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初步验证题目猜读中的问题或有关的生活经验话题;二是提出阅读障碍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三是师生共同筛选出重点研究的问题。感知文本后,主要通过开展汇报式交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希望弄懂些什么,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写作角度;谈主要内容时,也可以涉及文章主旨。而在“自主探究阅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 通过自读自练解决一般性问题;2. 搜集和分析相关的语言信息材料,做好点评,记录观点;3. 梳理、整合意见,做好参与交流的准备。待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后,再以汇报式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新发现的问题。

三、采取“两种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包括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合作探究两种。

小组合作探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共同研究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重在研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资料,结合时新的社会理念,有理有据地发表看法。其二是共同交流一个尚须完善的问题,重在互补。譬如有学生猜想,《驿路梨花》的作者,也许下笔当初其实想得很简单,就是“一路好心人”,只是后来灵机一动,才以“驿路梨花”为题的。有道理吗?有人会将“驿路梨花”与“一路好心人”进行比较,找到“猜想”成立的理由;有人会抓住“灵机一动”,继续猜想作者的灵感到底是什么;有人会在“一路”上提出反驳意见,认为“驿路”不是“一路”,且“好心人”的故事都是在小茅屋里,没有在“一路”上;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一路”上做文章,认为一路处处有雷锋,雷锋就是普普通通的好心人。但无论哪一种讨论,都可以引到如何提炼文章主题上去。这么多的见解通过互补,认识就会更全面一些。

四、强化“三种拓展”,提升学生拓展层次

拓展研究一般有主题拓展、延伸拓展、相关拓展三种。

主题拓展是以当堂课的探究成果为中心所进行的辐射性语文实践活动。在学生读完《卖油翁》后,教师可将“从正确看待长处说开去”作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探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正确看待长处主要看展示长处的出发点,陈尧咨以长‘自矜,出发点不对,如果他是以长自荐,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没有不对。”有的说:“以长‘自矜固然不对,但反映了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自信,人有滋有味地活着,主要是自信。如果‘见其发矢而‘微颔之的是一位大将军,陈尧咨的命运一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拓展探究,学生的价值观也能得到明显提升。

其二,延伸拓展是对探究成果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研讨,或是进行探究性质疑。教师在课内课外均可实施。另外,相关拓展探究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训练。如对课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联想,对文章结尾进行延续想象等。

最后,教师还应该及时归纳总结,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总结时教师一般应注意,只要学生的探究是积极向上的,无论是探究得失,还是再生的新问题,都应该以肯定为主;如有可能,教师最好把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这样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好心人文本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设问引导探究
在路上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人无完人
阿三创业记:遭遇“好心人”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