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新思维

2009-10-30 04:16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日记作文老师

辛 枫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曾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是衡量的主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指导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一、培养兴趣,激发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对作文先“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在这方面,主要应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采取措施:

1. 不同年龄段要有不同针对性。初一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这样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再布置作文,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学生在不同年龄段都有自由的写作空间,有话可说,才可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借此拓宽写作天地,激发写作灵感。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如此,学生的文思就有了。

2. 老师要当好学生的楷模。“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学生乐于作文,老师就要善说乐写。如果我们出口成文,甚至文章时时见诸报刊,学生将会多么地崇拜我们;崇拜之余,他们便会效仿我们,而这正是我们期望的。初中年龄段的孩子,爱模仿,似乎老师喜欢什么,他也喜欢什么。所以每次作文教师都应和他们一起写,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多鼓励,少给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二、积累素材,汇集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兴趣,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也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因而笔下不能生风。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

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确,任何作家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要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勤思考,常反思。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如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2. 把写日记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日记是学生情感的渲泻口,日记是师生情感的桥梁,日记是学生的凯旋门。日记是真情记载,喜怒哀乐都可以写;即便是抒写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也绝不横加指责,只要注上了“保密”二字,绝不说出,保证日记成为学生倾吐真情的地方。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所以我们要重视日记,认真地批阅,而且要在日记上与学生真诚对话。老师做错了,在上面批上“对不起”,学生成功了,奉上一句“祝贺你!”寥寥数语,师生感情越来越深。日记成为学生获得激励最多的地方,只要他们愿意付出,日记能使他们像凯旋的将军一样,受到人们的赞美。

3. 多看,多读,多感受。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很好,他给学生讲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都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让学生购买《读者》、《美文》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巧用课本论据,作文别有洞天。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可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却忽略了这一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常常舍近求远,给自己构筑了作文障碍。我认为作文完全可以借鉴课内知识,尤其是写议论文,可以说巧用课本论据,作文别有洞天。譬如以“积累”为话题作文,我们就不妨引用《劝学》中的某些话语来论述: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只有勤于积累,不断积累,才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才能学有所成。荀子就曾经告诉过我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在学习中要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三、展开想象,提升能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

1. 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其广泛的代表性,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张扬个性,彰显自我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程标准》的7-9年级写作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们不妨将《课标》的这一表述,理解为《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具有个性化的文章的要求。所谓个性,强调的就是创新。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没有创新,个性也就失去光彩。唯有这样的作文才是成功之作。冰心曾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都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明的,是充满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的确,张扬个性,彰显自我,才是真正的创新作文。个性常要求我们反其道而行,比如花可是恶的,忧愁可以是美丽的,可以带着镣铐跳舞,可以幸福的忙碌。要引导学生认识陌生的地方也有风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要学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棣文说过: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同样一朵玫瑰花,可以欣赏花,可以欣赏刺,也可以由此构画创造无刺的花。同样写“收获”,可以写实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可以写收获到理解、尊重、爱护、成熟或自责与悔恨,不一而足。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是允许的。这样,学生的写作空间就更大了。

2. 联想、想象求创新。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两只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比如一学生的短文《趣说为人》: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耳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的鼻孔共有两孔,所以不能随着别人,一个鼻孔出气;人只有一舌,所以不能说两面话;人虽只有一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这里文章的创意在于把人生所需的主要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心脏与人品、人格的颂扬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因果关系,宣传要做一个高尚人的思想,读来让人饶有兴趣,过目不忘。

3. 说真话,抒真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何以能打动读者的心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福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境界就会不一样,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但我敢说实话”。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孜孜以求的。如果我们能真正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我深信,作文教学定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猜你喜欢
日记作文老师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老师,节日快乐!
成长日记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