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立意二要素

2009-10-30 04:16汪玉珊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时代感印迹记叙文

汪玉珊

《庄子》中说:“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可见古人做诗文很讲究立意。立意的好坏是一篇文章优劣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考场作文,若文章的思想导向不对,那么不管其语言如何流畅优美、结构如何合理精巧,也难获高分。

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会发现学生写作记叙文在立意方面常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为追求立意的高远而缺乏真情实感,步入假大空的行列。第二,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出灵魂的庸俗狭隘,陷入立意浅薄的泥淖。反映时代特征,奏出时代主旋律,这样的文章立意当然是较高的。但是有的同学误以为只要关涉国内外大事、带上强烈的政治色彩,文章就有时代感了,立意就高了。他们写作时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结合自身的体会去写,而是去写某个大事件的本身,结果往往因为认识水平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以及自身体会不深的缘故而流于空洞。另有一种情形是喜欢喊口号似的扯上几句反映形势的话,什么“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两岸,也吹进了我那落后的小山村”;什么“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或者干脆就是表决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健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牵强附会的穿靴戴帽也给人以一种不真实、不恳切之感。因此,如何正确立意,成了记叙文写作中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

一、关注生活,体味生活

文章有无时代感,关键不在于事件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人和事所蕴含的时代因素和写作时的切入角度。

如一位同学在《变了》一文,抓住家乡“房子”的变化来写。先写改革开放之初,丰衣足食的乡亲们开始建起了宽敞的三间砖瓦房;接着写到了90年代,村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甘蔗,逐渐富起来的农民又建起了经得起狂风暴雨的结实的水泥平顶房;最后写今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乡亲们种桑养蚕,种果养猪,养鱼养鸭,发展生态农业,腰包更鼓了,于是更多的人家建起了别致漂亮的二三层小楼。文章选取的题材很小,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看到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在农村结出的累累硕果,可谓以小见大,避免了假话、大话和空话,达到了“以一斑而窥全豹”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立意。

关注生活,体味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找到时代的“印迹”,并细致地记述描绘这个“印迹”,写出其真实面貌,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就可以让时代的“印迹”去诉说时代本身,同时由于融入了自己对人物事件的体验,文章就会既有时代感,又不乏真实感。

二、写出真情,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这是记叙文写作的又一个基本要求。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感染读者并引起其共鸣的。在写作中,有的同学虽写了真情,却未考虑将感情提纯和升华,他们不管是何种真情,都不加选择地任其流入文章中,导致了文章格调低靡,立意浅薄。

如初三某同学写《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时,反复写其对中考的害怕,以及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学习的无奈和痛苦。文章写得真实细腻,然而全文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没有人生目标、慵懒昏噩的状态,完全没有一个中学生、尤其是一个临近中考的毕业生,应有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舍我其谁的自信和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这样的文章,写得虽然很有真情实感,但不能给读者以任何美的享受,也没有给人以启迪,相反却让读者受到不良的影响,情绪也随之变得低迷,所以是不可取的。

在写真情实感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所要表现的情感是否健康积极。我们让健康积极的情感流入文中,将不健康不积极的情感杜之文外,这也就是对感情的提纯。经过提纯的感情写入文中才不会造成文章格调的低靡和思想的浅薄。

如何提纯感情?这关涉到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关涉到如何为人处世的问题,这也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学会作文,先学会做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熏陶、感染,使我们的学生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养成诚实正直、友善宽容、自尊自爱、勤勉认真,有恒心、有毅力、有责任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己的民族等良好品格。一句话,就是使学生加强修养,完善自我,升华人格。

毋容置疑,一个有着完善人格的人,定然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这颗美好的心灵就是一杆秤,一杆“心灵之秤”。这杆秤能衡量出生活中的人和事孰是孰非,孰美孰丑,孰可为孰不可为。同时,这颗美好心灵流淌出来的,定然是美的人情,美的人性,这种美的情感如流入文中,文章立意决不会流于庸俗和肤浅。

总之,完善自己的人格,铸造高尚的灵魂,仔细去观察和发现,去感受和体会,恰切选择写作切入的角度,细致描绘和展示时代的真实面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就会发现——走出了空洞与浅薄的文章是那样真、那样美。

猜你喜欢
时代感印迹记叙文
国服的梅花印迹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去除旧春联印迹的小妙招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以鲜明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与时俱进 创新载体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活动实效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
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