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2009-10-30 04:16李小惠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点乐器设施

李小惠

农村音乐教育的暂时滞后,原因有很多的,其中除了观念的落后以外,教学设施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笔者了解到,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山区,不要说多媒体教学设施,就是录音机、风琴也不能配置到位;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一些不完全小学根本就没有配备音乐教师,即使排上了音乐课,事实上也只可能是一纸空文。

其实,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城市学校不具备的优势,农村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

第一,学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教育环境,整合农村的音乐教育资源,形成优势。譬如,中心小学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一般较好,有的还配备有广播设施,有的少数学校甚至还有多媒体教室等。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利用广播,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有条件的还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常规性的合唱比赛、音乐讲座等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良好的气氛。

第二,根据现在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学点分散、音乐教师不足等问题,农村可以整合音乐教育课程,在逐步加强各教学点音乐教育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对各教学点的音乐教育实践进行合理安排。譬如,一个中心小学配备一至两名音乐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比较分散的学点,每个星期轮流集中上课,保证音乐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在强化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农村音乐教育资源。农村的许多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资源非常丰厚,音乐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积极地将农村的音乐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有的学校没有录音机、电视、钢琴、风琴等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设施,可以用口琴、二胡等乐器来伴奏;另外,还可以发挥音乐教师的创造才能,引导学生自制乐器。农村学校不可能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学校地处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特色乐器。如竹筒可以制作成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以制作出木鱼,泥巴可以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等,这一教学内容如果能够得以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面发展。

第四,可以将地方戏曲艺术请进音乐课堂。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中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只对其中部分领域或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领域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的现象。音乐教育仅仅呈单调的平面形甚至是线形的发展状态,这完全不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学校地处农村,独特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如河南的豫剧、曲剧、越调,还有南阳的大调曲,方城还有秧歌、民间的说书戏等。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地方艺术不仅熟悉,有的甚至还非常喜爱,如果我们的音乐教师将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引入教学的课堂,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也会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民族艺术的积极性。这种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将促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部分学校的戏曲和民族音乐、舞蹈进课堂就是成功的尝试。

第五,开展音乐兴趣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影视、广播、网络已经逐步走入农民家庭,这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教育潜力。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学生家庭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所蕴藏的潜力,既“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习音乐”,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器作为学具学习音乐等。

音乐教师还可以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举办音乐兴趣活动小组、音乐角等活动,将一些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小乐器进行系统地学习或培训。

第六,农村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音乐素养。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教学条件艰苦的农村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是不容易。如何在教学设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新课改赋予的教学任务,除了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敬业精神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适应新条件下的农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点乐器设施
乐器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乐器也疯狂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奇妙乐器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奇妙乐器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