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

2009-10-30 04:16王长华刘忠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永吉职教县域

王长华 刘忠波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级职教中心应树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立足县域经济和市场需求,紧扣市场脉博,以变应需,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安置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面向市场,更新观念谋发展

吉林省永吉县职教中心在办学过程中,服务领域从立足永吉经济为出发点,向“面向全国”转变,注重面向国内外就业大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提高就业率,保障出口畅通。办学模式从单纯的学历、学制教育转变为面向市场,“产教结合、校企联合、订单教育”。培养目标从一次性就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工作重点从注重数量的扩大转向注重效益的提高。抓内涵,练内功,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信誉,努力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在有为中求有位。办学机制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轨。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招生计划变指令性为指导性,自主招生,招聘录用教师学校自主决定。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职业教育。

二、适应市场,做好就业促发展

1. 调整专业,链接市场

面对新形势,我们主动出击,寻找职教与市场的“链接点”,先后到北京、天津、四川、宁波、山海关等地进行市场调研,走学校、进企业,广泛开展联合办学,抢抓机遇,主动与本地企业寻求合作意向,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精心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永吉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许多企业纷纷落户永吉。根据企业与市场需要,职业学校依托上级高职进行联合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的同时,主动调整专业,积极研发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课程设置,确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对部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专业,进行更新。针对大黑山钼矿扩产,新开设了采矿选矿专业。同时将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改建为计算机软件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新增了客户关系管理、移动通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 订单教育,无缝对接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校企联合、订单教育等多种办学新模式已经形成,定单培养、因需施教,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和忠于企业的劳动者,已经成为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建设永吉工业强县的目标中,学校为增强办学活力,紧紧抓住发展契机,主动出击,广泛联系,积极与域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共赢伙伴关系。学校严格按照联办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由企业提出用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为企业量身定做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是按照企业规格培养学生,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用人标准,毕业生得到很好地安置。

3. 建立机构,保证就业

职业学校把切实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作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成立了由校长直接主抓的就业科,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学校不仅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追求就业的满意率,建立“双向选择,多次安置,定期回访”的服务机制,直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满意为止。抓就业促招生,以“出口”拉动“入口”,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近年来,幼师、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铆焊专业供不应求,新生入学率成倍增加。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学校扩大为两个校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8、2009两年永吉职校共毕业700多人,全部就业。就业地点涉及到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新疆、宁波、山海关、沈阳、长春、哈尔滨、磐石、抚松、汪清、吉林及永吉等地。

服务“三农”是永吉职教中心办学的基本宗旨,在倾情农村、农民、农业的过程中,一是认真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即“阳光工程”和“温暖工程”;二是努力推进农村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就业培训。通过职业学校培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保家庭子女具备一种或多种技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三年来,永吉县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也明显增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县职教中心将继续瞄准市场需求,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出大批适用型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永吉职教县域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永吉农商行召开半年工作会贯彻落实省联社会议精神
永吉农商行助力高考学子“金榜题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