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情感冷漠的成因及对策

2009-10-30 04:16周玉秋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冷漠心理孩子

周玉秋

在我院学生不良心理问题问卷调查中,有10.5%的学生存在心态冷漠的问题,我们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存在这种心态的学生比调查结果还要多。这些学生主要表现是对周围事物冷漠麻木,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破红尘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待人处事冷漠无情。在他们看来,自己和集体及他人是不相干的,是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这种冷漠的心态使他们远离集体、远离老师和同学,他们看不到学生生活的本质和真谛,看不到人心灵深处高尚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冷漠心态的呢?

一、学生情感冷漠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 自我心理不健康

我院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切以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难以沟通,从而产生隔阂,对人冷淡。有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自己索性也冷漠;还有的学生由于好高骛远,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滋长了不满和失望的心理,由此产生了对人对事的冷漠。

2. 适应性差

“适应性”是指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能力,即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能力,通过调节自身与环境关系,使之协调的特征。而如今的学生,自幼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适应性较差。

3. 自制力弱

自制力是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它不仅能控制消极的情绪,也善于克服困难,奋发图强,不自暴自弃。而有些学生只能一帆风顺,一旦受挫情绪便一落千丈,心理失衡。

(二)学校教育因素

教师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阶段,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已无暇顾及学生各方面的细微变化,无法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特别来我院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有些教师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予的只有怨言和训斥,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刻意地与人保持距离,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向老师诉说,甚至还会敌视教师,最后形成冷漠心理。

(三)家庭教育因素

1.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学生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家长的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表现得自私自利。受其影响,一些学生对“不谦让,不为别人着想”习以为常,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表现得自私、霸道。

2.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旦目标不能达到,就“恨铁不成钢”,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情感日渐冷漠。

3. 还有些家长教育上重物质轻精神,重分数轻道德情操。只重视为子女付出自己全部的爱,而忽略了对子女进行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教育,就形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和行为,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爱。

(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趋利性、排他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导致社会规范出现大量的断层和盲区,社会失范行为大大增加;盲目自利的人生,使一些人不再有真诚的感动,不再有奉献的情怀,更不再想理解他人;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削弱在一些人身上时有体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冲击着学生多年来受良好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观念,不良思想行为在学生心目中发芽、生根、开花……

二、矫治学生情感冷漠的对策

冷漠型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矫正,他们的前途是很让人担忧的。轻者会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庸者;重者则成为行为偏执、危害社会的罪犯。因此,教育好这种类型的学生,让他们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促进其自我转化

1. 教师要以春天般温暖的爱心和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去融化他们心灵上的冷漠。要教育他们学会善待他人,用善意、爱心和责任心去面对生活。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快乐,把握住机遇。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是美好的,并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努力巩固已形成的良好习惯。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并自觉抵制不良影响,这是克服学生冷漠心理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行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价,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心理,促进学生的自我转化。

(二)创设良好环境,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1. 家庭教育是克服学生冷漠心理的首要条件。孩子不仅需要呵护,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鼓舞和引导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引导孩子体会长辈、亲人对他的爱和付出,培育一颗感恩的心灵,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爱进行回报。同时,父母应体验孩子的成长,以自己的高雅言行引导孩子关心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给别人一点帮助,从而体验到帮助他人后自己心灵获得的快乐。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中走出的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他们能更好地融入人群,享受美好的人生。

2. 对孩子绝不可娇生惯养,应及早使其在集体生活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培养其坚强意志和自制能力。孩子有错,不要过多责怪,应循循善诱进行正面教育。只要打破病态心理的恶性循环,就一定能使“冷漠”的学生焕发出青春活力。

(三)树立社会教育观,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只有当社会为教育服务,我们的未成年学生生活在美好的社会氛围中,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所以社会要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和羞耻心,充分发掘出学生内心世界里“性善”部分,从而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道德情操。

总之,矫治学生情感冷漠的心理,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只有他们各尽其责,并相互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育上的合力,才能使学生消除冷漠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冷漠心理孩子
突然之间
东霞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回答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