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快乐学习

2009-11-02 07:21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五环学情交流

刘 玮

一、两段建构,有效优化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两种状态

“两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式范式即“探究学习——预习引领”。把课堂教学分为两个时间段,不同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内容。将课内与课外相关联,把学习的空间向外围进行辐射,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变以往的当堂课教学为课外的学习引领,课堂第一段时间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阶段(大约32分钟),第二段时间较短,8分钟左右,这段教学变为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引领。教师带领学生规划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预习。

1.“两段式”的“新”

“两段式”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前一段时间32分钟的教学,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忙着讲题或布置学习任务,而是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前一节课的最后8分钟布置的学习任务,或者说上节课8分钟加课后预习的成果。

教室四周添上了黑板,为展示与反馈提供最有效的阵地。需展示的内容分解到每个学习小组,由每一小组的组长在课间或课内提前写在黑板上。

每节课的教学在第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剩下的8分钟,则是学习的关键点,只有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老师才站到讲台上,给学生提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使用“引学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围绕“引学案”做下节课的“预习”,将预习目标具体化,预习的内容也就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这最后8分钟,预习活动一直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32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展示贯穿起来,一课分两段,三步为一课。

2.“两段式”的“活”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本环节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交流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启发。通过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推进学习进程,达成新的学习目标。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六册《三步混合题》时,先布置预习作业,并给学生拟定一个自学提纲:

1.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2.两步混合运算中,没有括号时,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算?

3.两步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5.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有的问题远远超出教师的预设,超出课本知识。这样的交流展示,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掌握知识更多,学生更具有探究能力。

3.“两段式”的“变”

“两段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学的内容视学生学习而定,以学情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主讲,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引学案”中分层引领,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际上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手段被前置,早在前一节课,教师就已经布置了学习目的,学生在课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只是提供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两段式”课堂讲求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纠错、点拨、拓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把握与调整。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如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

二、三个自主,切实把课堂和学习还给孩子

1.课前自主预习,广泛搜集信息,初步感知

预习可以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沟通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距离;对于后进生来讲,预习能促使他们提前起步,增强自信心;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只有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发现问题,课上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2.课堂自主探究,充分交流合作,合理构建

课堂教学要真正让学生讨论、探究,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解决问题。那就是要由封闭到开放,由学生接受到主动探究,由学生死记硬背到身心体验,由重结论到重过程,由粗略到精细,由题海到规律,由知识到实践,由单一到多方位,由理论到直观,由墨守到合作,由体罚到尊重。

3.课后自主练习,积极应用实践,全面提高

自主练习是应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主性作业要多一些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学科和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好的教育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扬弃,对创新做法的审视、优化。

三、五环结合,全面整合最大可能的教学资源

“五环结合”是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采用机智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归结为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总结五个具体步骤。“五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模式。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是学习新知的三个重要环节。三个环节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可分可合。

在学生充分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有了初步感知和体会,通过学生课间或课内在周围黑板上的板书,引导学生重申目标,从展示的内容、“引学案”的反馈以及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情。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是围绕展示内容进行交流,可开展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交流汇报与教师点拨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在合作中创新、在交流中吸收、在对抗中质疑、在倾听中完善。

当堂检测就是学生运用新知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的练习来完善内化新知,变机械的练习为学生应用新知、理解深化的主要手段。

课堂总结是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学目标之后,要着力培养指导学生对照目标,自主小结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此“五环”的实施基于“三自”之上,与“三自”的实施息息相关。没有之前的自主预习,课堂教学则显得空洞乏味。因此,“三自五环”成了给学生学习空间的最大平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课堂成了学生的展示舞台,教师则成了幕后的组织者、策划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教学带来新的变革。

猜你喜欢
五环学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交流平台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交流平台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