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

2009-11-03 06:02谷晓冬
物流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产业融合

谷晓冬

摘要:随着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加强,共同发展,物流金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自身在行业的竞争力,已经把物流金融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产业形成的方式之一,更好地了解产业融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流金融业发展的原因及趋势。通过介绍产业融合的定义和动因来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产业融合;物流金融;仓单质押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sector strengthening their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logistics finance has gain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ir industries,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lace the tool of logistics fina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s one of the ways of industries formation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gin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logistics finance, as well its trends. By introducing the motiva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sector.

Key word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logistics finance; pledge of warehouse receipts

1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形成的方式有四种,分别是产业新生、产业分化、产业派生和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以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业融合为代表信息产业融合是当前发展最迅猛,表现最突出的领域。但产业融合并不仅仅限于信息产业融合上,物流业、金融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已经日益显现。

伴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国政府部门对信息产业规划的放松,20世纪后期首先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之间出现产业融合的现象。1977年NEC公司提出“电脑与通信”(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C&C;)的公司口号,预测着产业融合时代将要来临。近几年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已经慢慢明显化了,把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是当前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物流金融的概念

2.1物流金融的定义

资金周转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生命线,资金一旦周转不灵,对企业的损害将是难以预计的。物流金融作为金融服务的创新和物流企业的衍生服务,已经引起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金融是将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也将物流与资金流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业务。在整个供应链中,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一种集金融和物流为一身的创新型服务模式,即包括金融服务的物流服务。这样,物流企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不仅能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合作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还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以及客户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效率[2]。

2.2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种类

2.2.1仓单质押业务。仓单质押是指融资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储中心,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金融机构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方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是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

2.2.2保兑仓业务。它是指在供应商作出如果在承兑期限内经销商不能实现承兑金额的销售,供应商承诺向金融机构退回承兑金额与发货金额的差价的前提下,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进入物流领域是近年的事情。它与物流业的顺利结合使得这项业务迅速得到了国内众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并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现在,保兑仓模式已经成为物流金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运作模式。保兑仓模式的操作流程是:首先由供应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供应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金融机构给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后,供应商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这一过程中,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3]。

2.2.3融通仓业务。融通仓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金融机构根据融通仓仓储中心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融通仓储中心一定的信贷额度,融通仓储中心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融通仓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融通仓直接同需要质押贷款的会员企业接触、沟通和谈判,代表金融机构同贷款企业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和仓储管理服务协议,向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的同时,为企业寄存的质押物提供仓储管理服务和监管服务,从而将申请贷款和质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提高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效率[4]。

3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在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时,应该从物流金融的主体开始分析,包括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三个主体决定了物流金融业的供给与需求因素,针对这三个主体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源动力所在。

3.1国际物流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提供金融服务成为我国物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有着众多的物流企业,行业竞争相当的激烈。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虽然我国物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企业的过渡性保护措施的全部取消,国内物流企业同时还面临着跨国物流巨头的全面冲击。在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和引进外资的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及其物流与供应链伙伴在我国市场的运作,给本土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品种有限,专业化水平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的事实依然存在。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必须开辟新的服务业务。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能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在物流活动中提供金融服务。这样的行为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促使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3.2金融机构面临道德和信息不对称风险,资金利用率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都面临着一定的道德和信息不对称风险,尤其是我国银行的大量贷款逾期,成为呆账、坏账,不良贷款比率远远高于其他跨国银行。提高贷款的质量,控制违约风险,发展新的服务业务,成为我国金融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银行质押业务需要企业提供信用或固定资产抵押,但是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些令人堪忧,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规模偏小,使得银行大量存款聚集,资金利用效率普遍偏低,无法满足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银行还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具有丰富市场和资本运作经验的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由于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内部管理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与外国金融机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金融行业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与物流业的融合是十分必须的,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能够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道德和信息不对称风险,改善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物流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在存款、贷款、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使得现代物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也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发展。

3.3我国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难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也在日益增长。在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从原材料制造到商品最终到达每个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库存,虽然合理的库存可以随时随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能够应付供货周期与制造周期不相匹配的问题,但库存需要相应的资金成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会占用大量资金,使企业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现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处于改革变动的时期,融资能力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策法律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但融资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担保体制的问题,所有的法律和政策都要求必须有不动产作为抵押。但是作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多少不动产可以进行抵押,而是掌握着大量的动产,但在银行方面却不能作为抵押。有效担保抵押物的缺乏和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不足使许多企业产生了利用动产融资的需求。

物流金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物流金融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在供应链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轻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促进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伴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成熟和发展,中国第三方物流业会得到更快的进步,物流金融业务以其综合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整体优势,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必将统领现代物流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 产业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2-75.

[2] 李静宇. 物流金融业融资的金钥匙[J]. 中国储运,2007(1):23-25.

[3] 谢鹏,等. 第三方物流参与物流运作的模式及其风险防范[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0):24-26.

[4] 陈祥锋,等. 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J]. 国际物流与采购,2006(3):32-34.

[5] 郁明华,等. 国外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 现代管理科学,2006(2):36-38.

[6] 何燕.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9):31-32.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产业融合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FCE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基于风险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