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新中国第一次普选

2009-11-03 06:02俞子林
世纪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黄浦区选民

俞子林

新中国的第一次普选是1953年举行的。

那一年我在通联书店工作。所在地正好是上海市黄浦区普选的一个典型试验区。普选工作的第一步是由中共黄浦区委与各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协商候选人。这个试点区共提7名候选人,想不到我竟是被提名的候选人之一。那年我才22岁,共青团员。因为书店职工都是印刷工会会员,我是被作为工人代表提名的。

之后候选人名单交选民小组讨论通过。试点共有220多个选民小组。在讨论中有的小组对我的提名提出了意见,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我既作为工人代表,实际却是职员,不够理想;二是介绍我的缺点中有“联系群众不够深入,提意见不够大胆”。选民们认为:“如果我们有意见,他不敢大胆提出,怎能做我们的代表?”有的小组还通过串连讨论提出了替代的候选人名单。后来经过区选举委员会充分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又由中共黄浦区委与各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协商,决定提名叶松生代替我为工人代表候选人。

叶松生是陆文记刻字店工人,也是印刷工会会员。他在1924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就参加革命,响应党的号召罢工,不幸被捕下狱,仍坚持斗争。他的优点是能够团结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选民们认为这样的人可以做我们的人民代表。

后来在试点区投票选举中,叶松生在7个代表中以最高票当选为黄浦区人民代表。

由于这次试点区选举真正发扬了民主,表达了民意,群众十分满意。《新闻报》曾以《好人中间再选好人》为题详细报道了选举经过。选举经验也推广到各个选区。但后来对候选人的介绍基本上只介绍简历,优缺点什么就不说了。

应当说这第一次普选,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最广大最基层人民群众参加的选举,意义十分重大,参加的群众也很认真,有激情。现在的选举是越来越“成熟”,但也没有多少激情了。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黄浦区选民
“三会”制度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图景
人民代表
上海黄浦区一幼儿园门口设彩色斑马线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浅谈派出所调解工作开展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老城厢环境综合治理的路径与方法
庆城县南庄乡扎实开展选民登记工作
阅读理解两则
人民代表要代表人民
不能忽视人民代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