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信息分析及财务指标的重构

2009-11-09 06:41刘亚萍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账面投资收益公允

刘亚萍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财务利润表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后的会计工作的新情况,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使用的监管。笔者拟通过对利润表内容及其信息变化的分析,提出构建新的财务指标,加强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监管。

一、企业利润表信息分析

(一)资产减值损失

该项目归集了企业当期计提的各种资产的减值损失,属于未实现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三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见,计提减值准备不再是企业调节利润的有效手段,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同作用,将使企业在计提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时趋于谨慎,使监管难度降低。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该项目反映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套期业务等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未实现损益。根据税法的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影响应交所得税的金额。由于目前的交易市场没有提供完善的反映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始凭证,难以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的正确性。并且,某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导致该项目反映的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不完整,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其金额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将资产的归类作为监管的内容。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取决于市场因素,超出了企业管理层的控制范围,股东不宜以包含公允价值变动的利润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

(三)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公司对外转让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益,包括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主要是:1.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支付的交易费用(负收益)。2.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3.处置金融资产时取得的处置收益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及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出数。4.债务重组时,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债,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5.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6.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累积净利润。7.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即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在这七种来源的投资收益中,对联营企业积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属于未实现损益,因为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是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之前,如果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后,被投资单位不发放现金股利,该部分收益只能是未实现的持有利得。

(四)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1.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2.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3.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4.政府补贴。5.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6.资产盘盈。7.接受的捐赠。8.罚款收入等。

(五)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内容主要有:1.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2.债务重组时,作为债权人收到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3.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4.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失。5.资产盘亏。6.捐赠支出。7.罚款支出。8.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收支,因此其持续性较差。

(六)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三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对于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期应交所得税和计税基础的大小取决于税收法规,不受企业事后调控的影响;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取决于会计核算,受会计方法的影响,是具有弹性的数据。由于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等原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可能受人为调节。如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折旧政策的选择、资产减值的计提、研发支出的处理等业务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具体操作直接决定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大小,进而影响递延所得税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二、财务指标的重构及其使用

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可构造多种财务指标。构造新的财务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制定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变革的主要内容;三是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四是计算指标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五是财务指标的有效性。现对财务指标的重构及其使用作如下分析:

(一)用于证券监管的指标

全面收益的计算主要基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较少受资产归类、筹资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的影响。利用全面收益指标评价公司的绩效,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影响,缩小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证券监管部门在考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增发、配股等方面的资格时,应强调全面收益指标的作用,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信息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二)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历史成本指标具有可验证性,而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经营者不可控制的,在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时,应以消除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后的经营成果为主要基础。

(三)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股东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利,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发展前景做出合理评价。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更接近,全面收益与未来收益更相关,投资者在评价、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作为依据,关注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的变动趋势。

(四)盈利质量评价指标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应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建立如下新的财务指标:1.已实现收益比率=(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净利润。该指标越高,净利润的稳定性越强。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利润。该指标越高,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损益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也越大。3.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账面价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越大。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如果该指标上升,则资产的市场价值有可能上涨。适用上述公式的资产主要有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与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可进一步判断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五)对外投资评价指标

对外投资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关注企业对外投资的质量,并构建适当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为:对外投资报酬率=(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本期发生额)/对外投资的平均余额。其中,对外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对外投资的平均余额=(期初对外投资额+期末对外投资额)/2。对外投资报酬率应越高越好。将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可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及投资收益的可实现程度;将对外投资报酬率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进行对比,可判断对外投资对企业盈利贡献的大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检察审计部)

猜你喜欢
账面投资收益公允
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占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账上趴着大批闲钱却债务缠身雷区就在脚下等你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