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人文关怀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2009-11-09 06:41曾文东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指标

曾文东

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全面系统地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无论是发展的出发点还是发展的归宿点,无论是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是发展的根本方法,其指向性都是人,蕴涵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认真领会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积极推进人文关怀,对于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更加关注民生中突出人文关怀

据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世界第四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139名。这说明,虽然我国GDP在突飞猛进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在大幅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但是这种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与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增长并不成正比,民生状态的改善滞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

“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问题,进而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的大问题。

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作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大部署。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在发展指标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翻两番的指标由过去的“国内生产总值”换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是一个词的改变,却将惠及亿万人民群众。这些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精神。

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体现人文关怀

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突出“如何发展得更快”,创造更多的财富,以物为中心;科学的发展观更加关注“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得更快更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发展目的和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新境界。

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发展价值的全面性要求,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发展观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一次飞跃,它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克服重物轻人的传统倾向。

三、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凸现人文关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却是一个资源小国, 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我们曾经采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草地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次十七大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人文关怀凸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胡锦涛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深刻阐释了保护自然与保护人类、建设自然与造福人类的一致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双向价值关照,集中表达了科学发展观的生存智慧和伦理意蕴。

科学发展观还把在生产方式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消费方式上实施绿色消费,视为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获取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就要建立科学的增长观和效率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下的发展要求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相统一、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

中国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好”的标准和尺度是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人文意蕴,集中体现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的思想特质,既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又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必将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鼓舞和推动人民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指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