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

2009-11-09 03:36郭小红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舆论监督选题

郭小红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更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准确及时的监督,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民主文明建设,构建中国和谐社会。1998年10月,朱镕基同志在视察《焦点访谈》时亲笔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民众也冠之以“焦青天”的美誉。

一、新闻媒介与舆论监督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进一步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既然舆论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力,那么这些影响力又指向何处,即其具体社会功能何在?舆论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舆论针对公共事务,在一个社会中,国家权力是最重要、最大的公共权力。它成为舆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的对象。法国18世纪的启蒙学者卢梭曾把舆论比作“国家真正的宪法”,认为没有一个政府能在舆论面前走得太远。

这种控制又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施行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的监督这三方面。

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政府决策主要是适应国家社会的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针对一系列相应社会公共事务制定具体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某些涉及面广、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上,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重要,它的制约作用也更加明显。

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决策朝着维护公众利益方向努力,按此原则产生,但它是否最终维护了公益,还要看决策的执行和执行后的结果。从维护公众共同利益出发,舆论对此也要施行有效的制约:实践过程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没有伤害公民正当的权益,实践结果也确实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那么就能证明其是正确的决策,社会舆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促进;如果实践与决策初衷相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公益的现象,或从执行结果看,与实际期望存在一定距离,甚至完全相反,舆论则及时发出警告或呼吁,引起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的重视,同时给其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其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政策,纠正决策失误,弥补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等。

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舆论的决策监督和制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仅指向决策内容和执行过程、结果,也同样指向决策参与、执行的主体——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主要是对国家公务员行为的限定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行使权力,履行责任。

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这是舆论控制作用的又一方面的表现。例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在任何社会都是符合社会公德、受到舆论赞扬的正义行动。公众成员从多次同类事件的舆论肯定中得到鼓励,更加认同这一道德规范,更自觉地模仿、重复,从而不断强化和维护了这种公德。相反,某些损害公众利益、违背社会公德的消极行为,会马上受到舆论的谴责。

二、地方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

现在的地方新闻媒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基本上每个省级电视台都有此类型的电视节目,报纸也有热点报道。但是相对于一些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王牌舆论节目,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地方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一般有如下缺陷。

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显得“痴呆”。

与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相比,说地方媒体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显得“痴呆”,一点也不过分。

不是吗?涉及地方“高官”的问题,地方媒体往往不敢揭露。例如,震惊全国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收受贿赂500多万元一案,在中纪委查清之前,江西的省级媒体没有披露半个字。位于“皇城脚下”的江西省级媒体,在胡长清丑闻彻底暴露之前,难道没有听到一点有关的风声?1994年,广西桂林土地局在自治区某副主席的拍板下,不上报国务院,擅自批准征用近4000亩土地建高尔夫球场,使几个村的农民生活无以为继,这一违法行为过了4年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才被查处。4年这并不短的时间内,桂林的地级媒体和广西的省级媒体,为何默默无语?某地级市有位市委领导巧立名目,利用父亲生日之机设宴敛财受到上级查处,可笑、可悲的是,当地媒体竟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近些年来,我国真正由地方媒体揭露的大案要案凤毛麟角,重大批评都是由党委或司法部门定案后奉命报道的。新闻舆论监督的被动,是地方媒体的通病。仔细想来,地方媒体“痴呆”的症结不外乎两点。

一是地方媒体是地方财政“养活”的。随着地方媒体经济上的“断奶”和广告收入的增加,这句话似乎不太贴切,但在过去却是千真万确的。目前,地方对地方媒体一般实行的是差额拨款制。地方媒体靠地方财政和自身经营收益生存和发展。俗话说“吃了别人的嘴软”,地方媒体是吃地方饭生存的,哪好意思揭本地方的“疮疤”?地方媒体“不讲情”、“不讲义”、“胆大包天”去揭露本地方“高官”的问题或本地方的大问题,惹火了“高官”,不说别的,先断了你媒体的“经济基础”——不给你拨款了,看你这个“上层建筑”还支撑得住不?

二是地方媒体的“无冕之王”是地方封的。地方媒体的领导是地方党委任命的,地方媒体的其他工作人员是本地方人事劳动部门调配的。也就是说,地方媒体“无冕之王”的光环上都有一个地方给戴上的“金箍”。若不按照地方“高官”的意图行事,或有所闪失。“高官”:念起“咒语”来,痛得你“无冕之王”在地上打滚喊爹叫娘。这倒算轻的,重则摘掉你的“帽子”,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采访难度大。作为记者,我们常常遇到到某个单位去采访报道表扬性质的稿件,往往是单位主管笑脸相迎,倒茶递烟,甚至有饭局恭候。但作为批评性质的稿件,对不起,不是以领导不在,或者是不准报道为由,进行种种阻止,甚至大打出手。使记者采访不到相关人,得不到相关素材,报道计划也最终落空。

三、现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实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和建议的一种权利。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体现。地方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上有诸多困难,但作为新闻工作者、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必不可少,而且要迎难而上。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舆论监督呢?

要明确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我们提倡的舆论监督是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出于公心,着眼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对批评报道的疏密、报道安排的时机一定要严格掌握,有原则、有分寸,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加强正面引导。

要把握好“度”。既避免“不及”,又力戒“过头”,更不能宣泄情绪,盲目煽风。要做到有力、有利、有度;同时,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留有余地,更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慎重选题。舆论监督选题选得准、选得好,就会使舆论监督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选题上,一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选题,为政府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帮忙不添乱,提高舆论监督的成功率。二要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题,通过舆论监督表达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呼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三要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选题。

把握好时机。对一些涉及面广、牵扯问题较多、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一般可选择特定的节日、会议进行,借助特定的舆论氛围、社会心理、受众需求的力量,以求得舆论监督的成功率。

要善于总结。对成功的新闻舆论监督要进行总结;对失败的、未达到效果的舆论监督更要总结,及时发现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供指导。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舆论监督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络新闻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面对海洋格局的报道机制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