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国60年诞专稿文化映像60年

2009-11-10 07:33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0期

赵 舒 郝 爽

“太阳跳出东海,大地一片光彩,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唱起《祖国颂》,我们热血沸腾;唱起《我的祖国》,我们精神振奋;唱起《我爱你,中国》,我们心潮澎湃;唱起《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我们深情无限……六十年来,歌唱祖国的美好旋律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珍藏。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航程。江山如画,岁月如歌,我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深深足迹。

回望征程,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在喜庆新中国六十华诞的日子里,让我们翻开时间的箱子,打开尘封的记忆,将那些曾经感动过、激励过、警醒过我们的文化映像一一历数……

开国大典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创作于1952年,它深入人心,引起极大反响,并掀起了“油画中国风”的艺术思潮。《开国大典》完成之后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

电影《丽人行》

1949年1月,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陈鲤庭导演的反映抗战时期女性生活的电影《丽人行》上映。影片通过三个不同女性在抗战时期中所经历的不同遭遇和所走的不同道路,反映了敌占区人们的痛苦和希望,生活和斗争。

电影《乌鸦与麻雀》

1949年,郑君里导演的讽刺喜剧电影《乌鸦与麻雀》开始拍摄。

本篇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它形象地记载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最后一页。影片在拍摄中经历了重重阻挠和极尖锐的斗争,拍摄一度中断,创作人员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才使影片很快恢复拍摄,并于1950年初完成上映。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位主席郭沫若

1949年7月,在北平,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产生了新的全国性文艺界组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和周扬为副主席。

1949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随着天安门上震撼世界的湖南口音,伴随着解放大军的坚实脚步,我们翻开了新中国的篇章。炮声隆隆,锣鼓声声,红旗飘飘,家国同庆,打破黑暗的长夜,迎来光明的新生。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期间的中南海新华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与会代表662人。9月27日,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六项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欢迎解放大军入城的鼓乐队穿过南京路

1949年7月6日,上海市近百万军民走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庆祝上海解放。学生、工人、市民敲锣打鼓涌上街头,秧歌队、腰鼓队,一个个精彩的庆祝节目伴随着阵阵鞭炮,使整个上海沸腾起来。

1950-1959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祖国》深情而优美的旋律在五十年代伊始,就直接点出了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歌声中,孩子们胸前鲜艳的红领巾轻舞飞扬;歌声中,老人们脚下欢快的秧歌舞步步生风;歌声中,火红的钢花在黝黑的工人手中绽放;歌声中,金黄的麦子在田野里垂下沉甸甸的头。

从喀斯特石林走出的《阿诗玛》

建国以来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叙事诗之一《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和叙事长诗。1953年5月,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县圭山区进行发掘工作,历时3个月,搜集到《阿诗玛》的异文传说20余种。后由公刘、黄铁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于1954年发表。

一段浓缩在盖碗下的史诗

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

电影《武训传》主演赵丹

1950年,影片《武训传》上映,编导为孙瑜,主演有赵丹、黄宗英。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油画《跨过鸭绿江》是侯一民在1957年为军事博物馆创作的油画,是反映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代表作品。后来,作品参加了1957年8月1日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

四位文化名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文化名人,他们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拉伯雷,古巴独立战争领袖、诗人马蒂与中国爱国诗人屈原。

这一年正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哥白尼诞辰480周年、逝世410周年,拉伯雷逝世400周年,马蒂诞辰100周年。我国也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大会。12月30日,国家邮电部为此发行了一套题为世界文化名人的邮票:纪25世界文化名人。

山水画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关山月和傅抱石先生绘制了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巨画(长7米,宽5米)完成后,请毛主席亲自题字。这幅大山水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正厅。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纪念碑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与两块装饰性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有约170个人物形象,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生动有力地勾画出我国一百多年来的革命历史,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雕塑。

§记忆 Memory

1、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1月25日,志愿军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作词、音乐家周巍峙作曲的《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发表。

2、1950年,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首次公开演奏代表作《二泉映月》。

3、1951年,老舍话剧《龙须沟》上演;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7月,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钢铁战士》获“和平奖”;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新歌剧《白毛女》等获斯大林文学奖。

4、1954年,《文史哲》发表李希凡、蓝翎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叙事诗《阿诗玛》发表;曹禺话剧《明朗的天》发表;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出版。

5、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6、昆曲《十五贯》首演;电影《上甘岭》上映,郭兰英演唱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传唱大江南北。

7、1957年,1月25日《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诗词18首;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

8、1958年,老舍话剧《茶馆》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田汉历史话剧《关汉卿》首演;梁斌长篇小说《红旗谱》、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出版;北京电视台(后来的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9、1959年,红旗杂志社出版郭沫若、周扬主编的《红旗歌谣》。

10、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何占豪、陈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9月,建国10周年新片展映月,献礼片:《五朵金花》《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等先后上映;郭沫若历史话剧《蔡文姬》上演;胡可五幕话剧《槐树庄》发表。

11、50年代中期以后,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了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饲养员赵大叔》等。与此并立的是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此派以孙犁编辑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为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如刘绍棠、从维熙与韩映山等。流派名称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其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诗情画意。

1960-1969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向前进,燃烧在心中的青春热血;向前进,张扬纯粹的理想期望。自信的步子愈迈愈大,昂扬的激情愈来愈热烈,脚下的道路却又几多曲折……

中国电影22大明星

1962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文化部征集了各电影厂意见,评选出了中国的22位电影明星:崔嵬、谢添、赵丹、张平、于洋、于蓝、谢芳、陈强、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王丹凤、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

霓虹灯下的哨兵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沈西蒙执笔,发表于《剧本》1963年第二期。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剧本写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连队50年代初期进驻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后,在新的形势下、新的环境中保持革命本色的故事。

英雄史诗的歌唱《长征组歌》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泥塑《收租院》

1965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赵树桐、王官乙率应届毕业学生5人,和当地美工、民间艺人一道,以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盘剥史实为原型,历时数月集体创作出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

群雕共有人物114人,道具108件,由7个部分(“交租”“验租”“过斗”“算帐”“逼租”“反抗”“上山打游击”)26个情节组成,全长近100米。

京剧《红灯记》

“样板戏”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著名的“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等编导的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

梁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旗谱》

1960年,茅盾在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报告上开始使用“革命历史题材”这一概念。代表作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梁斌小说《红旗谱》出版于1957年,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此作品共三卷本,1958年出版第一部,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记忆 Memory

1、1961年,《北京文艺》刊登吴晗历史剧《海瑞罢官》;9月,吴晗与邓拓、廖沫沙3人在《前线》杂志上开辟《三家村札记》专栏。

2、1962年,文化部征集各电影厂意见,评选出“中国电影22大明星”。

3、1963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发表。

4、1964年,新歌剧代表作《江姐》上演;9月,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

5、1965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问世。

6、1966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映。

7、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970-1979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豪情啊,胜过长江水,锦绣前程党指引,万里山河尽朝晖……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李光羲一曲《祝酒歌》,将千言万语尽化于神州八亿的金杯,也将十年的酸甜苦辣融入短短的字里行间。

我们有悲伤,走了很多弯路,失去了巨大的财富;我们有欢乐,人民兢兢业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我们饱含激情,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鼓起干劲;我们满怀希望,理想的蓝图铺展在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金光大道之上……

“知青美术”的代表作品

“知青美术”是约定俗成的命名,指大约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期间,由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识青年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在知青美术作品中,经常有两种形迹交错出现,一方面是对政治主题的追逐与美化,另一方面是青年人特有的青春热力与真情实感。

代表人物与作品有:何绍教油画《学耕》,沈嘉蔚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等。

中国画《长征日记》

1972年,5月23日-7月23日,由国务院文化组主办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270多件。代表作品有:宣承榜油画《南海民兵》、张惠蓉中国画《心声初放》,陈衍宁中国画《长征日记》等

宣传画《中国人民有志气》

60年代以来,我国工农兵群众美术运动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不少影响较大的作品,如:何孔德、严坚水粉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潘嘉峻油画《我是“海燕”》,武钢工人创作组的宣传画《中国人民有志气》等。

幸福可乐登陆央视

1979年,首次出现电视商业广告。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参桂补酒”广告,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条广告:幸福可乐。同年,可口可乐伴随着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剧首创于1979年,当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庆祝新中国建国30周年进京汇演,在137台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创作”和“表演”一等奖。

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

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演,它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李俊、李昂导演,祝新运扮演潘冬子。这是一部优秀的儿童片,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

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该片在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

§记忆 Memory

1、1972年,5月23日至7月23日,由国务院文化组主办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270多件作品。

2、1973年,电影《艳阳天》上映。

3、1974年,3月15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张永枚的长篇“诗报告”《西沙之战》。

4、1975年,7月25日,毛泽东就电影《创业》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

5、1975年,电影《海霞》上映。

6、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施光南与韩伟创作出《祝酒歌》;11月23日,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的伟大胜利美术作品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240余幅;黎汝清小说《万山红遍》出版。

7、1977年,陈白尘历史剧《大风歌》发表。

8、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标志着“新时期”文化开始了真正的复苏。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宗福先话剧《于无声处》上演。

9、1979年,曹禺历史剧《王昭君》,苏叔阳话剧《丹心谱》,丁一三话剧《陈毅出山》,沙叶新话剧《假如我是真的》问世。

10、1979年,9月,白桦电影剧本《苦恋》在《十月》发表,1980年据此摄制的电影改名为《太阳和人》。从剧本发表的1979年9月到1981年10月,围绕这部电影持续了两年的争论。

11、1979年,电影《小花》公映,主演刘晓庆、陈冲受到观众欢迎。1983年,刘晓庆发表自传《我的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争议。

1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朦胧诗兴起,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等。

1980-1989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改革开放的春雷催动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脚踏实地的人们凝聚起排山倒海的建设力量。八十年代,我们高扬起生活生命的旗帜,豪迈的心情,昂扬的情怀,鼓舞激励着新一辈的热血青春。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丰饶热土,这是一片虎踞龙盘的广袤大地,这里是华夏儿女的家园,这里是海外赤子的故乡,这里是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我们的父亲

1980年,罗中立油画《父亲》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雀之灵》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首演于1986年。舞蹈远远超出了形态模拟,是舞者对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引起剃光头和学武风的《少林寺》

1982年的电影《少林寺》在80年代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长城内外,举国上下,到处掀起了武术热,慕名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

王立平创作的主题曲《少林少林》与插曲《牧羊曲》,传唱一时,响彻大江南北。

偶像时代来临

八十年代,港台歌曲开始在内地流行,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等影响广泛。

第五代与“影像美学”

1984年,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在电影风格和语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像,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影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第七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第三十八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二十九届英国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开始颁奖,获奖作品有6部: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古华的《芙蓉镇》。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1983年,香港TVB根据金庸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映,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80年代,由金庸、琼瑶作品改变的影视剧,在港台和内地一度风靡,广受观众欢迎。

§记忆 Memory

1、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上映,引起巨大轰动;苏叔阳话剧《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沙叶新《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

2、1982年,话剧《绝对信号》首演。

3、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开始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李谷一在此前饱受争议的歌曲《乡恋》是当年观众点播最多的一个节目,并在晚会中播出;中国电影第五代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诞生。

4、1986年,根据柯云路长篇小说《新星》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播出;刘锦云编剧的《狗儿爷涅槃》,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纪念1986年国际和平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崔健新作《一无所有》首唱,随即风靡一时。

5、1988年,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6、80年代,金庸、琼瑶等港台作家的小说进入内地,掀起了一股热潮。

1990-1999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1999年,一曲《走进新时代》就像历史的一面旗帜,飘扬在骀荡的春风里……

吉祥物熊猫盼盼

1990年,亚运会的情景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吉祥物熊猫盼盼了。亚运会期间,盼盼形象几乎天天出现在全国各家报纸、电视台上,同时也深深地印在了全体中国人的脑海里。

亚运会还引起了歌曲的创作热潮,《亚洲雄风》《同一首歌》《黑头发飘起来》等相继诞生,传唱一时。

电视剧《渴望》主演李雪健

一部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

史诗巨著《开国大典》

李前宽、肖桂云导演的经典电影《开国大典》,用全景历史的视角,将庞杂的历史提炼和概括为一部波澜壮阔英雄史诗,把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用胶片再度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影片规模宏大、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交替发生,领袖形象真实饱满,思想内容深刻。

永远的阮玲玉与《神女》

199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年,中国电影九十岁生日。当年12月,由广电部电影局、中国影协、中国电影出版社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奖活动,45位电影艺术家获奖,10部影片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

导演:郑正秋、蔡楚生、孙瑜、吴永刚、史东山、费穆、沈浮、郑君里、水华、成荫、凌子风、谢铁骊、谢晋、王苹、李俊。

男演员:金焰、袁牧之、赵丹、魏鹤龄、金山、石挥、蓝马、谢添、崔嵬、刘琼、陈强、赵子岳、孙道临、王心刚、李仁堂。

女演员:阮玲玉、胡蝶、周璇、陈波儿、上官云珠、白杨、张瑞芳、舒绣文、秦怡、于蓝、田华、王晓棠、谢芳、祝希娟、王玉梅。

10部优秀影片:《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董存瑞》《林家铺子》《林则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大决战》。

呼啦圈在中国“呼啦”一下风靡开来

1991年,呼啦圈在中国风靡开来。当时,许多晚会上都有呼啦圈表演,单人转、组队转、一人身上套多个转。1994年春节晚会,创造了旋转98个呼拉圈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上海13岁少女欧阳贝妮登台亮相,引起轰动。

§记忆 Memory

1、1990年,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室内剧《渴望》轰动全国;电影《开国大典》获金鸡奖与百花奖;赵本山小品《相亲》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1993年,陈凯歌导演、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大型室内剧《我爱我家》首播,是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之作与经典之作。

3、1995年,中国纪念世界电影诞生百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年,评选中国电影世纪奖;美国大片开始以分账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第一部为《亡命天涯》。

4、1997年,12月24日,冯小刚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

5、1998年1月,电视剧《水浒传》上映,从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开始,至此“四大名著”全部被搬上荧屏。

6、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音乐家李海鹰将诗人闻一多1925年的诗歌《七子之歌·澳门》谱曲成歌,由容韵琳演唱,随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播出之后,深深地打动了海内外亿万华人的心,也带动了一批类似的文艺新作;孟京辉创作的小剧场戏剧《恋爱的犀牛》在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11月,网络文学代表作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掀起热潮。

7、90年代,祖海、汤灿、陈思思、张燕并称为“民歌手四小旦”。

2000-2008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风儿把天下的故事传说。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这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经典栏目和音乐品牌,《同一首歌》紧扣时代脉搏,随着那个“同”字的基调,实践“完整”的文化,构筑“我们的世界”。随着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全面进步,在新世纪绚丽辉煌的建设之路上,无数个斗志昂扬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山呼海啸,汇成一语:我爱你,中国!腾飞吧,中国!

胡锦涛的剪纸作品《回娘家》

这幅作品是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定西市青岚乡大坪村与农民一起欢度春节时,于冉菊英家剪出的。此剪纸一式两份,其中一份被当场贴到农家窗上,另一份被中央档案馆收藏。

昆曲《牡丹亭》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昆曲属于传统戏剧。

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

2007年9月底,历时9年建设的国家大剧院正式竣工。它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构思别具一格,造型新颖独特,内部由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设施组成。

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短片《定军山》

2005电影百年,中国人把1905年的戏曲短片《定军山》作为国产影片的第一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活动此起彼伏。而当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把这一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十指柔荑,千钧之力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

《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演绎得天衣无缝、美不胜收。

《千手观音》由总政歌舞团的团长、中国舞蹈界“世纪之星”惟一获得者、被称为“舞界奇才”的张继钢编导,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经过几年的锤炼,这个舞蹈节目已经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专场演出的保留节目,在40余个国家的演出均引起轰动。2004年9月28日,《千手观音》作为主打节目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的8分钟演出,技惊世界。

另类英雄李云龙

2005年,电视剧《亮剑》热播,它在延续《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等经典军旅题材剧的基础上,又做了大胆的创新。

解放初期在文化馆学习的女同志

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共有文化馆3171个、公共图书馆2825个、博物馆1798个、广播电台257座、电视台277座、广播电视台2069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0%。

以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中央电视台新址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骨干文化设施在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使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扎实推进,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记忆 Memory

1、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风行以后不久,更加便捷的播客在中国开始流行;章子怡、赵薇、周迅、徐静蕾并称为内地的影视“四大花旦”。

2、2002年,中国影业加入WTO协议正式生效,每年10部进口大片增至20部;《英雄》以2.5亿元的票房开启了中国国产大片的先河;全国第一批电影院线组建运营。

3、2003年,11月23日,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4、2005年,9月,以山东曲阜为中心举办的“全球联合祭孔”盛况空前;12月28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大会”。

5、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月24日,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首播。

6、2007年,中国话剧诞生百年,一大批经典话剧重登舞台,北京人艺话剧百年“低价风暴”几乎持续到年终,几乎场场爆满;9月底,历时9年建设的国家大剧院正式竣工。

7、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歌手刘欢与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打动了全世界的观众。

8、林林总总的选秀节目开始在中国流行,到目前为止声势比较大的有绝对唱响、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

2009

“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跨界合作”,将经典《辣妹子》与《本草纲目》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引起广泛关注。

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旧貌换新颜,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我们转过身深情回望这巨幅的历史画卷,这段燃烧了生命的不朽记忆。

希望工程的形象“大眼睛”

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发起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在安徽金寨双河乡张湾小学摄下刻苦学习的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2008年7月,苏明娟已经从安徽大学毕业,被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录用。

小沈阳

2009年1月25日,央视春晚,捧红了“小沈阳”。关注中国百姓娱乐生活,草根娱乐新贵引出热烈话题。

“2009魅力·中国”鸟巢大型音乐会

2009年6月30日,“北京鸟巢夏季音乐会——2009·魅力”中国拉开大幕。中国歌坛天后宋祖英,将携手世界歌剧大师多明戈、华人钢琴巨星郎朗、华语流行天王周杰伦上演一幕幕规模空前的“英弋组合”“英郎组合”和“英伦组合”。音乐会音乐总监为徐沛东,演奏团体是中国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余隆执棒。

音乐会共有24个曲目,宋祖英独唱有10首,包括代表作《茉莉花》《好日子》等,压轴曲目是由多明戈等四人合作的《友谊地久天长》,三种不同的唱腔,配以钢琴的伴奏和交响乐队的伴奏,气氛在这首歌曲中由静谧走向热烈。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

2009年8月29日,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集结号》和《梅兰芳》同时获得优秀故事片奖,章子怡和范志博荣获本届华表奖的优秀女演员奖,张涵予和果静林荣获优秀男演员奖,而优秀导演奖则由陈凯歌和冯小刚获得。

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国庆前夕公演。

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它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分五大板块展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160多年探索、奋斗、发展的历史。

整台演出两个半小时,分为《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等五个板块,是一部全景式史诗性艺术作品。

§记忆 Memory

1、2009年,各行各业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庆祝建国6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今年全国30家制片公司生产的献礼片数量为10年前建国50周年的5倍,达50余部。其中《建国大业》以加盟的明星之多创下历史纪录。

2、2月3日,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北京市文联举办了“缅怀老舍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3、红色影视剧成为2009年电视剧的头号招牌。《我的兄弟叫顺溜》《高地》《在那遥远的地方》《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系列精品相继登陆荧屏。

4、6月30日,宋祖英举行“2009魅力·中国”鸟巢大型音乐会。

5、7月6日,手机版文献纪录片《新中国日志》首次问世。

6、8月5日,晚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新中国第一代女摄影家、《开国典礼》的作者侯波荣获最高终身成就奖。

7、8月21日,“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

8、8月29日,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9月8日晚,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水立方”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