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下彰显教师魅力

2009-11-10 07:33谭平雄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自觉性坚韧性新课程改革

谭平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中学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彰显教师魅力,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魅力;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

目前中学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所谓改革,我的理解是打破原有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提高人口素质的内在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也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和局限性,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了探索更适合目前国情的教育模式,教育家们提出了新的理念、编写了新的教材,而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就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动力。这支队伍必须及时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支队伍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大胆创新;这支队伍必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新的课程理念下,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也许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科目的兴趣,甚至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控制。所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成为时下流行的话语也就不足为怪了。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有魅力呢?我想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而已从事教育事业10年的我对这个问题就颇有感受。

有数据统计,化学学得不好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学习习惯太差,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所以教师的魅力首先就体现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学生的自觉性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很多人认为现在很多高中生理想尚未形成,学习毫无目标;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是有梦想的,哪怕有的学生的梦想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实际行动的缺乏,最终成为了一句空话。山本教育的创始人山本先生就说:“别怕说大话,大话以后实现了那叫理想,实现不了才叫大话。”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给自己确定目标,敢说“大话”,而且把这种“大话”以学生最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时刻鞭策自己的动力。而那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则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形成习惯是平地建楼,而改掉习惯则是拆掉旧楼建新楼,谈何容易!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肯定这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学习中的优点,使他们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在而后的教学中指出他们学习中的问题,督促他们改变以前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铺路搭桥。

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当学习发生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唉声叹气,不愿正视困难,回避甚至听之任之。此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力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别人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高中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个性也比较明显,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克服困难的成功中建立自信。学生有了满满的自信,便如孙悟空有了金箍棒,能大胆地面对以后更大的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的坚韧性。

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转移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现在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但受社会和家长的制约,完全是在不情愿地学习。这一类学生表现为上课睡觉、聊天、看小说,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还谈恋爱。这些学生上课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懒散,得过且过,完全是“不学倾向型”。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对他们表现出关心,了解造成现状的直接原因,“不抛弃,不放弃”。如果有条件,还要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父母的艰辛、老师的艰辛。现在对待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解决的办法都只有一个——“感化”,呼唤他内心最深处的爱,让他们爱生活、爱社会、爱家人、爱自己,自己给自己上发条、定目标,建立良好的社会观、人生观、发展观,这样比毫无方法地“念咒”,行之有效得多。

学生有了优良的性格品质,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是改革的最重要一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和愉悦的学习情感氛围,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由于长年的灌输式教学,现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换汤不换药,盲目“移植”个别手段。比如说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多媒体上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字体或玩出几种动画,上课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举手……这似乎就是遵循教改精神,其实这是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改革。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当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必要像欧美一些国家一样,上课完全是学生三五成群地讨论。我们的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探索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想学、要学。不要为了盲目的赶进度就让学生少说或干脆不说,那研究性学习也就只是个幌子而已。所以,我个人觉得应该改变以前把讲解知识的过程都写在备课本上,照本宣科的做法,备课更重要是放在设计学生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上。这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吃透课本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行充电,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其次,每个老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营造一个宽裕的环境,允许各家争鸣、百花齐放。事实上很多善于比赛的老师在学校中往往不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他们的课只能算表演课。现在很多的评课标准太过于教条主义,要得奖就必须投其所好,既要普通话标准,又要语言生动;既要板书漂亮,又要有多媒体动画;既要学生分组实验、讨论,还要学生课堂练习。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定要满足这些标准才能叫好课呢?比如多媒体,这仅仅是个辅助教学的教具,合理使用能使知识生动而直观,但这并不能作为是否是堂好课的标准。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模式的话,课堂就缺少风格,风格延续着教师教学的生命。有些老师和风细雨、慢条斯理,学生觉得他是一位兄长、好朋友——这种从容的风格能感染学生;还有的老师平时话很少,上课也一样,但他的概括总结简洁而精辟;有的老师上课充满激情、气如雄辩,语言丰富生动;有的老师幽默风趣,总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能让学生爱上化学、学好化学,那就是一位好老师。我本身是一个普通话不十分标准的老师,有时上课发音不准还会使学生忍不住笑,但是学生很喜欢听我的课,有时一两个字讲错还能调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最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今的化学实验教学,有许多是事先统一规定了的,如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作业本也都是统一印制好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勇于创新”的教学思想是相违背的。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创建依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创造发挥的场地,我们应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即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或创造性地完成这个实验。为了便于检查、指导每个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四个内容,即“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写)”“我需要哪些实验材料?(这一方面包括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基本上与书上相似,但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选择另外的药品、仪器)”“我怎样安排实验步骤? (说明可以按书中步骤,也可以颠倒次序,甚至还可以重新设计)”及“实验结果如何?我获得了哪些体会?(允许有不同的结果,但要求实事求是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教师通过“实验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能得以充分张扬。

总之,教师魅力可以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有独立的个性、独创精神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让我们早日成为学生喜欢的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教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自觉性坚韧性新课程改革
成都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坚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如何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坚韧性人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