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投机性与供需失衡无关

2009-11-11 10:49
环球时报 2009-11-11
关键词:供需投机楼市

国家统计局网站10日发布消息称,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中国城市房价的持续飞涨让居民连呼吃不消,也让围绕楼市价格的争论达到白热化。很显然,认为中国楼市存在越来越多投机性、房价处于泡沫化状态的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持反对立场者人数虽少得多,声音却并不虚弱。

在不认为房价虚高的声音中,有人称,房价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供需关系不平衡,中国人口多,房、地资源相对缺乏,加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住房需求与日俱增,房价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甚至喊出“大中城市每平方米30万不算贵”的豪言壮语。

这种“供需支持房价”说,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在如今的中国大中城市里,房价已被哄抬到普通收入家庭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未必买得起的价位,被城市化进程卷入的“新城市人”虽然最需要住房,却也恰是收入最低、购买力最差的一群人。所谓需求,首先得有相应的购买力、消费能力,买不起的东西再怎样需要,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此,不能说缺房的人多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房源少了,供需关系就足以支持高房价。

“供需支持房价说”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盖楼者、炒楼者的一种伪装、一种借以摆脱社会舆论指责的遁词。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撑楼市投机性?笔者认为,市场中流动的大量投机资金才是关键。

由于中国民间投资渠道不畅,加上“买房保值”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手中握有大把现金、却又不知该投向何处的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楼市。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级政府放松银根和信贷,本意是刺激内需,扶植实体经济,但一些得到资金的企业和个人认为实体经济来钱慢,甚至可能因市场的萎缩而血本无归,不如炒楼立竿见影、一本万利。由于投入楼市的购买力主要目的是牟利、增值而非自住,他们必然会想尽一切方法让楼价早升、快升,一些境外“过江龙”资金见内地楼价涨幅如此惊人,便也想尽办法绕开外汇管制壁垒,快进快出,赚一把快钱,这自然让本已充溢投机气息的中国楼市,变得更加泡沫十足。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信贷部门的本位主义意识,也助长了这种楼市炒作的风气。由于地方财政的相当一部分来源,是“批地”所获的土地使用税,楼市越火爆,“批地”的需求量自然越多,且“批地”的价位也会水涨船高。去年年底之前,中国楼市曾出现短暂冷却,彼时“批地”衙门前门庭冷落,价格也难以高企,个别地方部门如坐针毡,甚至不惜和上级政策唱反调,私下出台一些“鼓励性措施”。当中央出于稳定经济大局考虑,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这些地方部门觉得“紧箍咒”被取消,胆子自然更大,“批地”的步伐加快、价格太高自不在话下。今年许多地方“批地标王”层出不穷,地块价格屡创新高,囤地现象再现江湖,个别城市甚至出现“批地”均价比去年同期翻7番的惊人纪录。自去年底以来,一些信贷部门放松了房贷政策,这虽然有积极、合理的考量在内,但无疑也让炒楼者投机的底气更足、胆子更大,让楼市的投机气氛更浓。

此外,一些单位、地方和个人将楼市的炒作视为快速提升GDP的终南捷径,对已经出现的过度投机和泡沫化警告置若罔闻,也助长了楼市过度投机的歪风。

事实上,由于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恐惧,亚太各国自去年底普遍放松银根,加上国际热钱的涌入,楼市投机性普遍明显增加。据韩国《朝鲜日报》的相关统计,在香港,公寓销售价格在今年二三两季度上升14%,在新加坡,三季度私人住宅价格比二季度增长15.8%,甚至在亚洲以外,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如加拿大,借助银根宽松而炒作楼市、哄抬房价的现象,也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度抬头。

而由于中国“救市”力度最大,经济恢复形势最好,楼市投机者的胆子也就最大。《朝鲜日报》的报道称,今年1-3季度,中国城市平均房价竟涨了37%以上。

诚如IMF日前一份报告中所警告的,亚洲某些国家(自然也包括中国)楼价已与供求关系无关,而纯粹因资金涌入过多而飞速上升,当有关部门意识到应该控制房价、抑制楼市过度投机时,就应对症下药。只有如此,才能让整治真正收到预期效果。▲(作者是北京学者。)

沈建真

猜你喜欢
供需投机楼市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读者观点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