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使者”到“民生英雄”

2009-11-16 05:40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卢前女友女郎

频道资源过剩时代,老百姓打开电视首先看到的就是央视及各省的上星频道,然后就是本省地面频道的丰富内容。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帮》和安徽经视频道的《帮女郎》,通过打造“平民视点”的故事,巧妙地扮演了“和谐使者”的角色。

和谐,并不是风平浪静,而是社会矛盾的化解和道德危机的批判。《生活帮》和《帮女郎》的节目定位就是面向大众:从观众出发,从全社会的和谐意义出发,通过实实在在的“帮”,解决老百姓身边大大小小的困难与困惑。但是“平民化”并不是“平淡化”,《生活帮》和《帮女郎》在节目拍摄和制作中,不是仅仅“展示”或“揭示”(如蒋阿姨租房又找不到房客的困惑和灵壁县张大姐买不到孩子救命药等事件),而是真正的“动起来”,运用切可以调动的信息平台和社会资源,为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危机,使平淡小事有了和谐的、不平淡的“故事化”的结局。

前不久,《帮女郎》播出了一部《20年妹妹找哥泪花流》的短报道,讲述的是合肥的费大妈今年69岁,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七个,都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费大妈最小,从小她就和四哥的感情最好。20年前,因为单位调动,费大妈的四哥去了芜湖工作,后来因为各自忙孩子的事,再加上合肥、芜湖两地城市民房拆迁,使他们失去了联系,连对方的电话都没有了。后来费大妈身体越来越差,总想着和四哥见上一面,为此,她找到了《帮女郎》栏目的记者们。经过段时间的努力,《帮女郎》终于在芜湖的一个住宅小区里,找到了费大爷……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寻人启事比比皆是,但能够真正寻到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只要寻人,就必有故事性:寻人寻不到,就必有悬念;记者帮助寻人,就是在生活现场;寻到人了,亲人相见,这就是媒体“帮你忙”的力量。但是这其中的困惑与艰辛,早已超出了一个普通新闻记者所承受的责任与义务,这便是《生活帮》和《帮女郎》的记者编辑们的伟大和精明之处!

就在上个月,《帮女郎》又播出了《分手一月后,前男友砸坏她的家》和《当爱成了往事相逢莫提旧事》两集短片。讲述的是当事人小倪这些年一直在合肥打工,并认识了男朋友小卢,两个人本来感情很好,但由于小倪认为小卢的前女友总来电话骚扰,他们最终分手了。分手后,有一天小卢突然上门把小倪的家给砸了。就在这时《帮女郎》的记者介入了,原来小倪是作为第三者,插足小卢和前女友的感情,这不能光怪小倪一个人,小卢自己对前女友也有愧歉,因此当前女友给他打电话时,他也一直好言好语的劝慰,可他没想到,小倪早已有了男朋友,而且他们还私会。当小卢发现这一切后,后悔不已,感觉自己受骗了,所以一怒之下,做出了上门砸东西的举动。

这本来是一个社会新闻的投诉,但是在《帮女郎》这里,两个仇人都成了他们“帮”的对象。经过番努力,帮女郎记者劝他们好聚好散,最后,俩人各自从对方那里拿回了自己的东西,并互祝对方将来幸福。我们并不提倡媒体也当司法调节员、审判官,但是《帮女郎》在采访报道民生事件的同时,也能够为老百姓分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一些事情不是更好吗!

如果说电影是“梦”,那么电视则是现实社会的一扇“窗”,这就像007中的“邦女郎”持枪,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帮”和“帮女郎”却是手持DV摄像机一样。在真实生活的人类社会中,更多的问题不能通过强制力去解决或发泄,而是通过一次次媒体的介入和执行得以圆满化解。近几年,平民影像(DV)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在荧屏上由“观领导,观世界”,进入了“观大众,观民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谁“眼睛向下”,谁能够“平视客观,纪录真实”,谁就掌握了大众的话语权,谁就会拥有大量的“平民收视群体”,谁就会成为中国民生影像和平民视点的先驱……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和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在“关注平民生活”的举措上,从“帮”字出发,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栏目互动方式,《生活帮》和《帮女郎》的这种立足民间的个性化创作方式,打破了民间新闻“平铺直叙”的创作态度,更多地融入了“人文关怀,和谐社会”的准则,扮演了新媒体时代的“民生英雄”!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使者”,需要“民生英雄”!

猜你喜欢
小卢前女友女郎
温柔的力量
男朋友与前女友不清不 楚,我该原谅他吗?
帕米尔女郎
爱是回家最好的理由
·回去>>
前男友答前女友
涩女郎
沙滩女郎
谁还能成为封面“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