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兰·塔力甫 用笔唱出心中的爱

2009-11-16 02:47杨晓燕
中华儿女 2009年10期
关键词:馍馍克拉玛依大风

杨晓燕

“阿尔斯兰”在维吾尔语里是老虎、狮子的幼崽的意思,在石油城克拉玛依的作家中,就有一位被许多汉族作家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虎”的维吾尔族作家,他就是获得首届天山文艺奖、作品入选国家文库、享誉疆内外的著名少数民族作家阿尔斯兰·塔力甫。

与石油结缘

1983年,出生在哈密瓜之乡的阿尔斯兰-塔力甫从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来到克拉玛依油田工作,在《新疆石油报社》担任副刊编辑、记者。在7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常常深入油田一线采访,石油工人忘我的工作精神、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他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采访时,认识了一位全国劳模买买提·依明。发生在买买提·依明身上的故事让阿尔斯兰深深地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纯朴感情。一次,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探家的买买提·依明刚从井队回到家轮休,当天晚上就刮起了大风。依明让妻子赶紧蒸馍馍,妻子说:“家里有馍馍,不需要蒸。”他说:“是给井队的队友们蒸馍馍。”妻子不解地说:“有食堂的人给井队送饭呀。”他说:“刮大风了,食堂送饭的人可能去不了了。”当时井队条件差,没有食堂,都是大食堂的人做好饭乘车送到井队。妻子赶紧蒸好了馍馍,依明连夜推着自行车,冒着大风走了七八公里,3个小时后,终于步履蹒跚地将馍馍送到了井队。果然,因为大风,食堂没去送饭,他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让在大风中饥肠辘辘的队友们填饱了肚子。

如果说依明的故事让他感受到了各族石油工人之间亲如兄弟般的深厚情谊,那么后来在井队采访到的另一个故事则让他对石油工人肃然起敬。有一天,沙漠里的一个钻井队的队长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他的妻子要生孩子了,希望他能回去照顾妻子。可是,井队要搬家,这位队长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离开。井队搬完家之后,队上出了一点小问题,这位队长又接着处理问题,等到他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出生一个月了。

那时,钻井工很辛苦,十天半月回不了一次家是常事,干一晚上活,全身都是黑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才工作3年的阿尔斯兰,他萌生了写一部反映钻井工人的小说的想法。很快,中篇小说《钻塔情》初稿写完了,送到《克拉玛依文艺》编辑部,编辑看了稿件,提出了修改意见,他拿回来修改。修改完之后,又送去,编辑看完之后又提出了修改意见,他又开始修改。就这样,一年半时间,阿尔斯兰将这部中篇小说修改了7次,最终,这部中篇小说《钻塔情》发表在1986年的《克拉玛依文艺》上。那时,大家创作基本上都是手写,每修改一次,就要重抄一遍,阿尔斯兰修改、抄写了7次的《钻塔情》,手稿摞起来有一尺多高。后来,这7次修改的手稿被克拉玛依档案局收入到了克拉玛依名人档案中保存起来。

脚印遍踏天山南北

1990年,因工作需要,阿尔斯兰调到克拉玛依文联工作。1998年5月,又被克拉玛依市局党委聘为专业作家,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为了写长篇小说《名垂青史的老人》,他走遍了天山南北,顺着赛里木老人的足迹去收集材料。赛里木老人是发现黑油山的第一人,在阿尔斯兰心中,他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一位石油人。为了塑造出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赛里木老人的形象,得知赛里木老人是阿图什人,便不远千里到南疆偏远的阿图什去采风。根据大家的传说,赛里木老人年轻时喜欢上了当地一位巴依(地主)的女儿,巴依嫌贫爱富,不同意女儿嫁给贫穷的赛里木,年轻的赛里木只好和心上人私奔。他们从阿图什逃到阿克苏,又从阿克苏逃到库车,怕被抓到,两人又辗转逃到伊犁、乌苏、车排子,后来,赛里木发现了克拉玛依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非常宁静,他们就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生活起来。

阿尔斯兰在当地两位老人的带领下去看赛里木老人和心上人逃跑时曾经翻越的一座满是石头和沙土的秃山。当时22岁的赛里木爬这座山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巴依的女儿当时才18岁,她是怎样翻越这座秃山的呢?阿尔斯兰用了2个小时爬上了山,又花了一个小时下山。等在山下的两位老人觉得他很傻:“照着我们说的去写就行了嘛,为什么还要去爬山呢?”阿尔斯兰说:“亲自体会一下爬这座秃山的难度,才能写得更真实。”

用笔唱出心中的爱

如果说阿尔斯兰收集素材是踏破铁鞋、细中求实的话,写作时他则是紧锣密鼓、连续奋战。通常他都会进入让妻子非常担忧的“疯狂”写作状态。灵感来时,他在桌子跟前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完全进入到创作的状态之中,连吃饭也不离开那张写作的桌子。妻子每次看到他完全没有时间观念的样子,都非常担心,劝他活动一下,休息一下。而阿尔斯兰却置若罔闻,妻子常常生气地说:“你不要你的命了吗?你不要了,我还要,两个孩子还要。”可是阿尔斯兰依然故我,一部长篇小说一般两个月初稿就写成了。

认准一件事,不达目的不回头是阿尔斯兰的个性特点。2007年,他到泽普塔西南石化总厂去采风,途中路过喀什。大学的一帮同学热情地邀请他晚上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院落里叙旧。在一棵大核桃树下坐了近两个小时,阿尔斯兰一站起来,突然感到腰部一阵疼痛。同学们赶紧将他送回宾馆休息,半个小时后,疼痛依然没有缓解,在同学们的坚持下,他只好连夜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说:“腰椎间盘突出,必须住院治疗。”

原本计划第二天赶赴塔西南石化总厂的,腰部疼痛难忍的阿尔斯兰只好回到乌鲁木齐明园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后,排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说他腰部变形了,肩膀也是左低右高。他一下明白了,这是自己长期斜着身子写作造成的。在医院治疗了10天,腰部不再疼痛了,他又准备去塔西南石化总厂完成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到乌鲁木齐来护理他的妻子坚决不同意他去,阿尔斯兰像只倔强的狮子,硬是不顾旁人的阻拦,连克拉玛依的家都没回,直接从医院踏上了去南疆的列车。

天道酬勤。从1998年被聘为专业作家后,阿尔斯兰的创作进入了辉煌时期,11年间,先后写了《楼兰新传》、《名垂青史的老人》等五部长篇小说。

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阿尔斯兰依然在勤奋笔耕。他说:“我爱文学,我爱克拉玛依油田,我将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发现和展示这片土地上的真、爱、善;我要用我的笔去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用我的心唱出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唱出对石油人的爱。”

猜你喜欢
馍馍克拉玛依大风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清明馍馍
刮大风了
Love Remains in the Human World
谁动了我的馍
蒸馍馍
大风
人小鬼大狄仁杰
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