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新探

2009-11-17 03:58林天俊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科历史

林天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创新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表现为创新意识,即不墨守成规,思想活跃,具有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其次表现为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及自信心。

2.创新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有个体差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不是要求他们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

3.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创新过程,常常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非智力品质亦密切相关。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智商在中等以上,但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他们往往都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学科优势

这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它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在历史教材中,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他们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所进行的奋斗,对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伟人的传记材料时,会具体了解到伟人们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方法的细节,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得到有益的启迪。总之,历史教材中可供挖掘的创新教育素材很多,其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

另一方面,从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看,历史学科存在着“主体介入”的空间,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历史教学界有学者提出以“谈古论今”的方式进行历史教学,即通过师生谈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历史的感受和见解。这种主张很适合创新教育的需要,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拨有方,历史教学就能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学科优势。

三、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适当角度予以评价。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中断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更要禁绝以嘲讽、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失误。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建立和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

2.提倡探究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还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学习;另一类是勇于探索发现的学习。创新教育需要后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称其为探究式学习。

3.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中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设计逆向思维练习。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有学生突发奇想:“孙中山当时不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就好了。”教师不妨提出“假如袁世凯没有要求当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进程会怎么样”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可以是“假如林则徐没有去禁烟,中国近代史将会怎样发展”,“假如清军不入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会不会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政权”等等。总之,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者改变问题的结果,都可以形成逆向思维问题。上述一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活动,它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历史教师仅仅了解创新教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落实创新教育必须下工夫深入研究和掌握思维科学,特别是创新思维的理论,并努力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与之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学科历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