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

2009-11-17 03:58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素质素质教育

崔 寅

[摘要]本文在剖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一、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这就是说,素质不是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积淀、内化、升华而成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表现为一种生活态度,一个认识问题的崭新视角,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一种综合能力的充分体现。我们所理解的素质,通常侧重品质方面的理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五个方面,这就是高校普遍认同的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由培养学生的“深井型”改变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金字塔型”;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等。可以说,这是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也是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是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措施

1.改变教育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结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也就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这些组成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又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使诸方面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一个问题,人的素质提高也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认为素质教育只是思想道德教育,专业学习是工作以后的事情的倾向;二是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的责任的倾向。

2.以人为本,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从课程改革方向看,应当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多开设研究型课、选修课、思维方法课,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从适用的教材看,教材包含着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高校教师应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教材选用问题,及时淘汰陈旧的教材,选择和编写权威性、新颖性和适用性于一体的教材;从教材内容看,应当贯彻“少而新”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自学又有适于开展课堂讨论的参考题和提示。提倡课程设置厚基础、综合化,力求课程整体结构优化,既要保证“厚基础与综合性”,又要有“开放性”;在课程设置上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使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的开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走出教室融人社会,搞调查研究,社会热点,理论前沿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注重开启学生思维。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吸收精华的基础上,让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式、发现法、案例法、讨论法、论文式、辨论式、质疑式等多种方法共同架起传递知识的有效桥梁。

3.拓展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呼唤高水平的教师,“大学乃大师之学”。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变革的主要推动力。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提高教师家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建立正确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要从事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修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家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高校应该把综合素质的评价纳入教师人才的评价体系,在引进人才时不能只看学历和科研成果,而是要进行全面评价,多引进那些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工作经历的复合性全面性人才。三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稼提高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同样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应该多把教师送入社会机构,让他们在实践工作岗位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充分发挥校园功能,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一定人类群体中,发展或建设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为了形成这种生活状态或方式,需要构建相应的价值理念,以及为实现这种理念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大学师生,在塑造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校园精神形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一是点和面相结合,提倡全员育人、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对重点问题,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开阔视野的窗口、调节身心的契机、提高能力的机会。在参与和组织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并最终使大学文化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发挥更大的功用。

参考文献:

[1]黄治东 . 高校素质教育断论[J].教育与职业,2007,(17).

[2]衷红梅 .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实施概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翁诗环 . 高校素质教育创新谈[J] .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

[4]杨建梅 . 创新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8).□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