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议员鼓动停止对华援助

2009-11-17 11:09
环球时报 2009-11-17
关键词:瑞士政府对华援助

要把德国作为榜样 引起两派很大争议

本报驻德国、瑞士特约记者 青 木 金寒冰 本报记者 王亮亮

继德国发展援助部长迪克·尼贝尔提出要取消对华援助后,瑞士人民党议员也提出相关议案。与德国一样,有关取消对华援助的言论在瑞士也引发很大争议。

据瑞士国际广播电台16日报道,瑞士右翼政党人民党日前“以德国为榜样”,提出对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的发展援助的议案。据称,人民党籍瑞士联邦议会最年轻的议员卢卡斯·莱曼提出的议案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他的理由是:“虽然那里还有很多贫困的人,但这些国家已有足够经济实力去进行自己的发展中援助。”他还表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瑞士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培养今后的竞争对手。

苏黎世出版的全国性德语报纸《每日导报》称,这是瑞士“以德国为榜样”的举动。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瑞士政府负责对外实施发展援助的是该国的“发展与合作部”,该部对“金砖国家”的发展援助已在逐年减少,印度是最早接受瑞士援助的国家之一,也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接受瑞士援助最多的国家;然而2008年度印度从瑞士获得的援助只有1440万瑞郎(约合1400万美元),而今年瑞士对印度的援助额仅为640万瑞郎。按照该部预算,2012年度瑞士政府将全面停止对印度的发展援助计划。瑞士发展与合作部2009-2012年间的对外发展援助总预算为45亿瑞郎。据悉,2012年度该部对中国的发展援助除个别项目仍将按原合同计划持续外,也将基本停止全面援助计划,而个别项目的持续援助计划总额度也将被控制在百万瑞郎以内。

莱曼的主张得到部分瑞士媒体舆论的支持。《日内瓦论坛报》及《伯尔尼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奥运成功举办,神七上天,国庆大阅兵,繁荣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以及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足以彰显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瑞士政府应该考虑削减对华发展援助计划规模,或应该尽早停止对华发展援助,将有限的援助投向更需要帮助的真正贫困国家。

然而,更多的的人反对莱曼的主张。瑞士联邦政府的相关官员表示,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款显然不会仅仅为理想化的消除贫困而去积极投入大笔金钱。瑞士政府考虑的除了消除贫困之外,帮助扶植贫困国家、扩充援助国家海外市场、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等也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因素。帮助这些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巩固与瑞士建立的商贸往来,也是为了瑞士的长远发展与自身利益。瑞士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称,该处仍然赞成继续扶植新兴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核心国家的经济发展后,也会推动周边更贫困的国家。秘书处负责人霍尔特表示,帮助这些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巩固与它们建立的商贸往来,也是为了瑞士自己的利益。

两周前,德国发展援助部长迪克·尼贝尔在接受《图片报》采访时称,“德国援助着重点在于扫除贫困,我们必须将援助资源有效集中在最需要的地区,而像中国、印度这种经济巨人已不符合援助标准。”尼贝尔的话在德国引起很多异议。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如果只是财政,尼贝尔做得对。“但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德国技术合作协会或复兴银行这样的德国机构正在那里与国际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所以,合作项目往往也符合提供发展援助一方的自身利益,停止提供发展援助将影响到德国经济界感兴趣的合作项目。这样的项目可以打开中国这一庞大市场的大门”。

对于德国、瑞士相继提出要取消对华援助,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威海恩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并没有像有些欧洲政客眼中那样“富有”。提出这些议案的右翼政客往往有自身的政治目的。他认为,目前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对华援助已经从纯粹的财政援助慢慢向技术合作方向发展。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丁纯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近年来的确发展很快,与中国相比,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瑞士,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浪潮中,是比较失落的。一个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不过美国,一个是在制造业方面面临“金砖四国”的挑战,使得它们在全球分工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丁纯说,这些国家调整不好心态,从而把怨气撒在发展中国家身上。丁纯认为,将提供援助看成是培养对手,这是一种冷战思维。援助和被援助其实是双赢的过程。▲

猜你喜欢
瑞士政府对华援助
本期导读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