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经验值得借鉴

2009-11-17 11:12
环球时报 2009-11-17
关键词:战争战略

赵可金

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到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提前步入崛起冲刺期。尽管如此,中国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融危机之后,被国际社会推到风口浪尖的中国,至少应该考虑一下,应该向美国等老牌的世界大国学习点什么。

作为一个后起的现代化国家,在崛起冲刺阶段,面对众多强国纵横捭阖的格局,究竟是选择战争的方式还是选择和平的方式,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与许多人批评美国嗜战成性的观点不同的是,自美国立国开始,美国领导人就确立了避免卷入大国战争的国策。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竭力提醒美国民众,不要卷入欧洲的冲突和纷争,“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应当成为“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尤其是当欧洲大陆法国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等围绕欧陆霸权而战火纷飞时,美国却恪守着《中立宣言》,号召全体人民对各交战国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

此后一个世纪内,美国不仅恪守不卷入欧洲冲突,而且坚持不主动跟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陆强权硬碰硬的“门罗主义”,在西半球事务上,努力和欧洲列强采取和解方法,解决彼此可能的冲突。即便与“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发生冲突,美国也坚持不触及底线的原则,在阿拉斯加等问题上倾向于采取试探性立场和和解策略。

直到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后,美国不卷入和不主动挑起战争的政策都一直得到贯彻,不急于在世界称霸。一战爆发后,面对欧陆大国之间的战争,美国最初还是采取了置身事外的中立政策。战争胜利后,威尔逊总统曾试图主导建立国联体系,但回国后马上被国会否决了。面对欧洲抛出的霸权桂冠,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接受。

美国所有这一切都是为美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点特别值得崛起的中国借鉴。华盛顿总统解释了他对“战略机遇期”的理解:“我的最大的动机,是力图为我国赢得时间,以安定和完善我国仍还算新的制度,持续不断地取得达到具有力量和韧性之程度的进步,而这对于我国获得自身命运的支配权乃是必须的。”

为谋求国际和平环境,美国在竭力避免卷入战争,但并不意味着美国自废武功,完全逃避战争,美国也没有放弃发展有利于保护海外利益的海权力量。究竟采取武力的方式,还是和平的方式,完全取决于美国推动崛起的战略,取决于美国关注的战略利益及其优先次序。

美国有句谚语:“美国人的事情就是做生意。”美国在世界上的崛起,选择的是一条“美元代替子弹”道路,将经济发展和相互依赖作为创造新秩序的关键。南北战争之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洪流的推动下,美国迅速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美国很快便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和最大的债权国,国家力量大大增强。

美国的贸易强国战略背后有两个支柱:公司转型和海权力量。美国在迈步推进经济全球化之初,出人意料地实施了保护关税、吸引外资、技术革新等措施,围绕保护民族产业和推动公司转型,到20世纪初,包括通用电器、美孚石油、柯达胶片、纽约人寿等一大批美国跨国公司取代了农场主的地位,成为国际上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时,为了保护这些跨国公司全球范围的利益,美国大力发展海军,并瞄准巴拿马运河、夏威夷、菲律宾等战略基地,不断巩固美国崛起的成果。

作为一个崛起的生产大国,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牢固树立贸易强国的战略,一方面抓公司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抓维护和平和地区稳定,切实保障中国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

在从“地区生产商”向“世界贸易国”的转型过程中,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国家能力的严峻挑战,提升国家能力成为迈向世界大国的核心任务。随着美国贸易向世界拓展,垄断、腐败、贫困、环境破坏等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国际不确定因素的注入也令美国面临更复杂的挑战。为此,美国实施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构造新美国运动”。

运动中,美国政府从国会主导的小政府变成总统主导的大政府,国家收入从以关税为主转变为消费税和所得税为主,等等。所有这一切的核心都是基于提升汲取和转化资源的国家能力,确保国家能够在未来应对来自开放社会条件下的一系列内外挑战。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不仅需要恪守以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原则,而且还要以国家能力提升为核心,不断增强中国统揽全局和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这不仅是美国的经验,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必要条件。▲(作者是清华大学中美关系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战争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象牙战争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