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小学语文中的文学美

2009-11-17 03:58马琼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条理性大潮文学性

马琼英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不少描写性和抒情性的课文,像诗歌、童话、散文、小说等体裁的文章,文学色彩较浓,它们重在以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场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我们把这类课文称作文学性课文。在文学性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还应着重从篇章结构的条理性、人物的形象性、文章的情感性和艺术的审美性等角度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人文情愫受到感染,审美意识受到熏陶。

一、初读课文把握条理性

每一篇文学性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能够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把握。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如《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边听老师朗诵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学生通过初读得出答案: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景象的;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从条理性的角度,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与美,从而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听读课文感知形象性

文学性课文不像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那样,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将生动可感的形象和画面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必要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联想,把语言文字符号还原为鲜活生动的艺术画面。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深入的鉴赏活动。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听富有情感的描述,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形成初步印象。我是这样用语言描述的:“这幅图画把我们带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大年夜,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此刻人们都欢聚在自己家里,迎接新年的到来。外面下着雪,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却赤着脚迎着寒风在大街上走着……”这样的描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把孩子带到了遥远的丹麦、那个寒冷的大年夜……孩子们依稀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孤独和无助的身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阅读课文的意境,丰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得很凄凉的一篇童话,安徒生用他的情感塑造了小女孩可怜动人的形象,并通过幻想给予小女孩温暖和怜爱。朗读时,可配上哀婉的音乐,营造凄凉的氛围,再通过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诵,课文的意境和小女孩的形象便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三、细读课文理解情感性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句话:“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情感性,经过作者独特的视觉过滤,已作为作者审美的情感体验,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调,营造出文学作品的意境。要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情感,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还必须引导学生沿境中之景,细细研读,继续向深处探寻。前面所说的《观潮》一文,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这一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澎湃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朗诵完后还让学生细细阅读,真正理解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倾心赞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味审美性

正是由于许多文学性课文中那些动人的画面、华丽的语言、鲜明的感情和个性化的人物,使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认真品读课文,挖掘课文的审美性,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传神地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鲜明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又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先用三个“真”字,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突出了水的秀美;再用三个“真”字,写出了桂林山水的“奇、秀、险”,突出了山的奇美,描绘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图画。教师应该抓住课文中能够表现审美特性的词语组织教学,从艺术审美的视角去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文学性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条理性、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角度进行整体把握,从课文内容出发,有所侧重地去组织教学,让学生由景入情,步步深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审美愉悦及审美情趣。

(责 编 木 子)

猜你喜欢
条理性大潮文学性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
习主席视察黄河
写文章要有条理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大学数学课堂:老师可以做得更好
全家都来学中文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