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蛇人部落

2009-11-17 02:46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巨蟒蛇口眼镜蛇

有这样一个神秘部落

塔塔是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以东的一处文化名胜,蔚蓝浩瀚的肯吉哈尔湖便坐落在这里。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身上缠满了蛇的流浪艺人,他们吹奏着一种名叫“莫力”的独特乐器,引导色彩斑斓的蛇翩翩起舞。这些看似怪异的人,就是这里独有的古老艺人群体——蛇人。

巴基斯坦的“蛇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信德省。他们不断迁徙,又维持相对集中而居的部族特性。“蛇人”家族中每有男婴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数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使他以后免遭毒蛇攻击,同时也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

捕蛇是“蛇人”独特的本领,也是“蛇人”是否成年的标志。“蛇人”家族中不会捕蛇的小伙子是没有资格结婚的。“蛇人”之女婚嫁时,获得的嫁妆通常是三样:一条蛇、一只狗,以及一些防蛇咬的药粉。

古老传说

“蛇人”都信奉一个名叫“可可”的主神,这位神话中的精神领袖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蛇人”说,可可每晚都睡在蛇床上,他甚至可以用眼神吸吮蛇的毒液,他这种超凡的驯服百蛇的魔力,传给了后来的“蛇人”,“蛇人”虔诚而又尊敬地奉可可为鼻祖。

在一个传说中,可可吹奏着手中的“莫力”,去追逐一条巨蟒,但巨蟒却潜逃入海,再回来时,巨蟒所到之处都有幻化的河水作屏障。这些河水流经信德省的荒漠,却不能为农业灌溉所用。

万能的可可最终不幸被脾性暴虐的剧毒之蛇“伦迪”伤害。“蛇人”吸取了这一教训,他们敢于捕捉和驯养各类毒蛇,但对产自信德省的“伦迪”却避而远之。“伦迪”毒蛇在“蛇人”眼中,俨然成了邪恶的化身。

与蛇共舞

每年春暖花开时,“蛇人”便开始四处觅蛇。他们随身带着两件宝,一件是“莫力”,另一件是头上装着金属圈的特制手杖。“莫力”是“蛇人”在8000多年前发明的一种乐器,“蛇人”用它来吸引蛇的注意,再用手杖的金属圈套住蛇的脖子。“蛇人”会趁蛇口大开之际,巧妙而敏捷地取出藏在蛇上牙后面的毒囊。今天,“莫力”已经引起很多音乐人的兴趣,一些“蛇人”甚至将它带到了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上,让人们领略其充满魔幻的魅力。

之后,“蛇人”便开始驯养蛇群。当地有一种眼镜蛇深为“蛇人”喜爱和敬重,他们每晚以羊奶喂养它们。“蛇人”认为这种眼镜蛇若不受侵犯,绝不轻易攻击人;另外,传说此蛇报复性极强,倘若有人杀了它的同伴,它能循着气味不远千里来复仇。所以,驯养它就等于多交了一个绝对义气的朋友。

“蛇人”部落中的女人们是不捕蛇或驯蛇卖艺的,但她们会制作精美的袋子,“蛇人”便用这种袋子装着蛇四处卖艺。

卖蛇药是“蛇人”的副业。遭蛇咬的人将“蛇人”提供的药粉放在棉布上蘸上牛奶,每个月在伤口敷两次便可痊愈。

蛇之诱惑

对终生与蛇为伴的“蛇人”而言,贩卖蛇类就如同出卖自己的母亲一样罪孽深重,但一些“蛇人”受利益驱使,摒弃了坚守千年的信条,不再是古时诗人笔下无私又无邪的“蛇人”,他们大肆做蛇的生意。蛇浑身是宝,蛇皮可以做鞋子和皮包,因而皮货商成了与“蛇人”合作的最大买家,医药商也接踵而至,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对蛇的需求。而那些坚持原则的“蛇人”对此则坚决反对,他们说:“我们可以用蛇来赚钱,但绝不卖蛇或杀蛇。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蛇,我们将一无所有。”

此外,在“蛇人”的圈子里,人们对同行惨遭蛇咬向来是讳莫如深的,因为这会使人怀疑“蛇人”对蛇神奇的驯服能力。但近年来,“蛇人”命丧蛇口的事件不时传出,“蛇人”的生存地位受到了挑战。尽管如此,那些对蛇着迷的人仍不断加入“蛇人”的行列。沙曼就是其中之一。沙曼在巴基斯坦南部的雅各布阿巴德附近建起了一座“蛇园”,他也得到了“蛇人”们的认可。谈及为何要成为“蛇人”,沙曼说:“人与蛇的友谊远远好过人与人的关系,你可以轻易辨别眼前的蛇是否有毒,但你很难看清心如蛇蝎的人。”

(文邹强)

猜你喜欢
巨蟒蛇口眼镜蛇
《与巨蟒搏斗的运动员》
赢的诀窍
谦让才会赢
眼镜蛇看电视
《蛇口,梦开始的地方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疯狂编辑部之眼镜蛇
AH-1 “眼镜蛇”直升机
“蛇口精神”奠基者——袁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