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业精神培养

2009-11-20 08:29罗玉华游敏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创业教育

罗玉华 游敏惠 胡 敏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原则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与需求,帮助毕业生分析创业环境,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关键词]高校就业 创业教育 创业精神

中国加入WTO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中社会观念的变化最大。传统的统包统分大学生就业方式已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非国有制企业,甚而选择自主创业,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还为其他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大学毕业分析當前新形势下的就业与创业环境,树立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环境

中国入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与创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高等学校教育要以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有效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高等学校自我发展自我增长的局面,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高等学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原因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毕业生质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亚洲银行计算,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使GDP增加2.94个百分点,而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可新增就业机会1176万。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我国将按照国际规则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比如,有步骤地开放金融、电信、保险、外贸、商业及旅游等服务业,这将吸引外企“人才本土化”,为各类专业人才带来发展机遇,并促进国内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选拔高素质人才。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并切实毕业生有关问题。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这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环境和创业平台。

但是,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长期的“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教育”。据资料统计,从2002年起,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我国高校毕业生是145万,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到23.1%;2003年达到212万,较上年增加67万,增幅达到46.2%;2004年将是280万毕业生就业,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为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1%,毕业生总量将为扩招前的2.9倍;2006年为413万,2007年则达到495万;而2009年毕业生则达到了614万。今后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招生自主扩招等政策的实施,毕业生将还会不断增加,同时就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而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比尔盖茨的成功,更是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科技创新,这不但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1世纪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逐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创业的机遇和舞台。改革开放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机制,也拓展了创业者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敢拼、敢闯的成功创业者们极大鼓舞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生道路。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资本与“知本”的高度结合,使得科技创业成为最佳途径。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对大学生创业的包容、理解与支持也激发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的氛围。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弹性学制,鼓励在读大学生创业,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支持休学创业,同时欢迎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更是给予大力帮助和扶持,对创办的企业给予扶持,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笔者赞同大学生毕业后再创业,不论是知识结构、社会生存能力以及对企业管理运作和市场营销渠道与经验都可以通过大学阶段培养和积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大学生自主自强的建功立业梦想。

二、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精神

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中,正面临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和社会转轨变型的新时期,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大学生作好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仅仅是减轻政府负担,缓解社会压力,更是高等学校作为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培养阶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尤为重要。

大学生创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突出大学生岗位创业,立足岗位、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一种是利用智力资源,了解市场行情,成立公司,通过风险投资等商业运作和管理,最终获得赢利,经受市场考验,取得个人和公司的发展。笔者认为,岗位创业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积极适应社会,爱岗敬业的职业要求和建功立业的追求。现在普遍的说法是指后者。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求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伴随我国科技兴国的战略实施,高校扩招年年增大招生比例,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不能定位成十年前的“天之骄子”、“时代的宠儿”,而应该定位成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时代发展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时代呼唤创业精神,那什么是创业精神?江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同时,江总书记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宏扬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创业精神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理解,应该是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功立业的思想和信念,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既要继承我国古代优良传统,还要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三、创新创业教育穿串大学全程,促进毕业生创业精神培养

当前,国家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一方面,高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加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

创业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创业者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应该全程贯串大学各个阶段与环节。

目前,看待大学生创业,社会舆论形成的共识就是利大于弊。认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为社会、国家、个人创造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民生之本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创业,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风校风建设,促使高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大学毕业生创业,有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促使高级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锻炼成長。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先天不足:风险投资如何筹集?怎样弥补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创业团队如何协调和同舟共济?市场营销渠道从何处建立?因此,要形成大学毕业生充分自主择业,就必须加强毕业生创业精神培养,主要是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科学素养和创业能力。

科学文化素养和创业能力怎样培养?如何将他们进一步升华为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最重要来源于学习和实践锻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大学全阶段努力实现创造学习和创业教育,才能最终水到渠成,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第一,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舞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发散性思维,熟练掌握创造原理和技法。积极开发学生创造潜力,促使大学生创造成果形成,指导学生将发明创造及时申报专利,并帮助学生寻求市场支持,促进创新与创业形成良性互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形成争先创优的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敢想敢干敢于创造的竞争环境,充分利用学分制中的创新学分培养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科技文化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与创造激情。比如风靡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各高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的“小制作”、“金点子”、“硬件DIY”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创新创造活动,营造创造创新氛围,搭建学生创造力施展的舞台。

第二,学以至用,注重实践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开展“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评”和“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分析利弊,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有针对性选择创新与创业方向。这正如著名的“木桶理论”,决定一桶水的容量大小不是取决于最高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文化素养,从学习中创造,从实践中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实地到企业实习锻炼,观察、分析企业运作过程,大胆设想,小心论证,在多次实践中找准职业定位,并把实践中所体会到的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在学习中弥补,进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把握良好机遇。做事要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统一。大学生要创业成功,肯定离不开个人综合素质高实力强,需要有商海拼搏的知识能力,企业家艰苦奋斗的气魄,将帅的才干,更需要有良好的机遇——即天时地利。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之门经常虚掩,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把握好创新与创业良机。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必定体现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精神面貌。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也是时代要求高校教育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使得高校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边缘地位进入举足轻重的中心地位,使得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完成中国对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提高国际竞争力核心在于提高国民求实创新的素质和国家经济实力与企业管理竞争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蒋璟萍.谈谈创业精神[J].高校理论战线,2003,(9).

[2]潘剑峰.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3]谢志远,应云进.谈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江苏高教,2003,(3).

[4]胡鞍钢等.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J].新华文摘,2003,(8).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编号08jwsk030)”、重庆市教改项目“全程化学生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导师团队指导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编号0824119)”资助。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创业教育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创业精神融入百年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