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松潘的关帝信仰

2009-11-25 06:14潘显一汪志斌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2期
关键词:崇拜民国观念

潘显一 汪志斌

松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今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是一个由汉藏羌回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就是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却是是—个关帝崇拜极为盛行的区域。除地方政府专设的武庙而外,大大小小的关帝庙遍布松潘各处关堡城镇,仅在民国《松潘县志》中有记载的武庙、关帝庙就有18处,个别地方甚至直接以关公命名,如“城南里许”就有“关公沟”,“沟内有关公庙,今毁”,庙毁而名存,可见其影响。同时,在松潘的众多财神庙、商铺、会馆也普遍供奉有关帝。

松潘地区的关帝崇拜显得尤为盛行。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军事,其二则是经贸。就军事而言,松潘自古就是边防重镇,有川西北门户之称。汉代松潘地区已经是西部边防的重要屯田地区。松潘的这种军事重镇色彩决定了“武庙”在这一地区必然具有极高的地位。

松潘武庙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据民国《松潘县志》记载,松潘县城的武庙为嘉靖年间的松潘总兵何卿所建,咸丰庚申变乱中焚毁,同治重建,到光绪十四年,松潘总兵夏毓秀因其过于简陋,遂筹集资金,选址重建,后毁于辛亥之变,民国壬戌(1922)年,官绅募资再建。屡毁屡建,也可见关帝崇拜在松潘民众中的地位。据民国《松潘县志》所记载,每年春秋仲月上辛日为松潘武庙祭祀关帝的日子,祭品有“帛一、尊一、爵三、牛一、羊一、豕一、登一、二、簋簋各二、笾豆各十、炉一、镫二”,其“迎神、三献、送神”仪式与文庙同,自咸丰八年开始,乐舞采用中祀标准。

除了军事因素外,松潘地区浓厚的关帝崇拜还同松潘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相关联。松潘在历史上是“茶马互市”的中心集散地,是四川盆地和草原地区人民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早在唐代,唐王朝就已经在松州辖境的甘松岭等地同党项、吐谷浑、回纥、吐蕃等族群展开了茶马交易,到宋代,这里已经被辟为茶马贸易市场,此后一直到民国,松潘都是川西北茶马交易的中心和集散地,平武、北川、安县、彭县、灌县、什邡等各地“边茶”正是汇集松潘然后转运松潘草地以及甘肃、青海各地,因而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行商货号。远道而来的商旅除了来自四川、陕西、宁夏、青海,还有来自河南、山东、江西等地的,他们往往根据行业或者籍贯组成行帮、会馆,其中就往往供奉关帝,如县城北街陕西会馆。

关帝之作为财神,不是因为关帝爱财或者有财而恰是因为关羽在民众的心目中具有视钱财如粪土、将忠义置于钱财之上的人格精神。在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里面,桃园结义、不离不弃的忠义精神乃是民众最欣赏关羽的地方之一,这和生意人在经济活动中体认到的“诚信”或者“信义”原则是吻合的,故而,奉关帝为财神而加以祭拜,实际上乃是生意人对经济活动规律的把握与传承,是对经济活动中见利忘义行为的禁止与约束。这或许是关帝之成为财神而得到广泛崇拜的根本缘由。至于松潘地处边荒,道途艰险,往来商旅在求财的同时也期望人身的平安,关帝勇武的保护神神格因此而受到重视,这或许是松潘生意人奉祀以关帝为主的武财神的缘由。

民国时期松藩的“关帝玉皇”观念达到顶峰。“关帝玉皇”的观念今天一般认为是闽地、台湾风俗,其实其最早的渊源却是在西部。最早奉关帝为“玉皇”的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云南洱源成书的《洞冥宝记》。其特别之处是一改过去的劝善宣讲方式而采用民众乐见的章回小说体形式,通过乩生游冥,“下历黄泉,上穷碧落,举凡人间善恶,地府惨状,天宫妙景,靡不凿凿言之”(《洞冥宝记孚佑帝君序》),从而以“天官”和“地狱”之间的绝对悬殊划定一上一下两种不同的人生归宿,以死后的去向来约束生前的行为,以当世的品行制定来生的幸福,由此引导世俗人生向着以“五伦八德”为核心的伦理生活与社会秩序回归。《洞冥宝记》借乩生游冥而叙述宣讲开始于民国九年(1920,庚申)冬天,到民国十年(1921,辛酉)春天便已经“回数大备”,至迟在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已经有了最初的版本流传。在产生于1922年的第三十七回中已经有了“上皇退位”的说法,这正是对主持《洞冥宝记》一书的“关帝”的褒奖。到1924年(甲子),这种说法显然已经得到了洱源鸾堂的共同认可,于是就有了癸亥年除夕(1924年2月4日)的最后一次“游冥”,这就-是《洞冥宝记》第三十八回《上表章天皇登帝极,面圣母众女宴凌霄》:

话说前辛酉年三月十五日,《洞冥记》草草告成。各仙真抄录百部,先为进呈。颁发三曹之后,又奉老母懿旨,要赶办三次龙华收圆大会,事故繁冗,责成上皇。乃上皇以多年御宇,备极勤劳,兹值此重大事件,万端待理,恐误事机,因向老母上表辞职。蒙慈恩鉴其苦衷,俞允所请。立命三教圣人会议,拟以关圣居摄,议定于甲子年元旦受禅登极。

“关帝玉皇”观念的形成使得“鸾堂”拥有了自己的崇拜主神,从而得以从民间以“玉皇”为核心的崇拜体系中分离出来。就此而言,《洞冥宝记》以及“关帝玉皇”观念在鸾堂发展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关帝玉皇”的出现标志着鸾堂作为一种教门的形成。“关帝”于甲子年(1924)受禅为玉皇的观念随着《洞冥宝记》的流行而传播开来,并广为各地鸾堂所接受。

至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关帝玉皇”这一观念已经为松潘当地鸾堂所接受。这是一个开始于梓植、最初以“紫霞坛”为名并以“孚佑帝君”为崇拜主神的鸾堂组织。当其发展到松潘,显然为松潘当地浓厚的关帝崇拜所影响,并由此而接受了传播到此地的“关帝玉皇”观念。于是,在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松潘漳腊观音山崇善阁诞生了一部劝善鸾书《醒迷太平新经》(经忏共八卷),其所尊奉的神灵体系正是以“关帝玉皇”为核心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崇拜体系。“醒迷太平”是自明清以来民间教门共同的宗教取向,以唤醒迷人、同归太平家乡为其终极追求,而之所以命名为“新经”,一是以“观音收圆”(观音是松潘除关帝外的另一个主要崇拜对象)取代长期流行的“弥勒收圆”,另一个就是以“关帝”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天尊”重新构建了神灵体系。

如今的松潘,关帝庙多已不存,关帝崇拜也不如往昔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松潘军事重镇地位的消失。今天松潘关帝崇拜的风气,主要表现为作为财神的关帝崇拜,和作为“关帝玉皇”的民间崇拜。在一年一度的黄龙庙会上,当地民众所诵念的主要经文之一就是《醒迷太平新经》,显示出“关帝玉皇”崇拜在当地的存留与记忆。

猜你喜欢
崇拜民国观念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钓鱼的观念
母鸡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偶像面面观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