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生命·人性

2009-11-26 03:14胡道华王银春
电影文学 2009年14期
关键词:战争人性生命

胡道华 王银春

[摘要]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战争、生命、人性三元素有机融合在影片的画面表达之中,展现了二战中一种超越贪婪、种族之上的人性至善与博爱,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生命哲学价值取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让反思作为人们最好的动力;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中,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扬善避恶作为人类虔诚的信条。

[关键词]战争;生命;人性;《辛德勒的名单》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面对二战的这部历史悲剧中,《辛德勒的名单》因其娴熟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简洁的电影语言,获得了洗练的气质,将战争、生命、人性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影片的画面表达中,将人性中那份善与恶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

一、战争——人性中的贪婪与罪恶

电影一开始,几个不知名姓的人,在烛光中虔诚地祷告,不知是为谁。不知是为什么。这种故事的开头,往往把人带人一个想象的空间,期待着即将展开的故事。接下来的一声火车鸣笛,时间回到几十年前,故事正式开始。

一行字幕出现在银幕上:“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国武装在两个星期内击败了波兰军队。下令犹太人登记全家人口,重新安顿、集居到各大城市,每天有一万多犹太人从乡村抵达克拉科夫……”

至此,影片的故事背景算是有了初步交代。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战中的犹太人有过怎样的遭遇,虽然不知其详情,但有一个数字相信大家都知道——600万。这就是二战中被杀的犹太人总数。由不久之前的汶川地震,再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一场灾难,天灾人祸,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如果说天灾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人祸呢?战争面前,谁人负责?谁受难,谁受益,谁丧心病狂,谁人性依然?为什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战争、屠杀?

接下来,画面中出现了一位风度翩翩、潇洒倜傥的人物。那些法西斯军官,也都毫无例外地马上和他打成一片。很明显他不是军官,没有军衔,看上去也不像什么政界名流,但他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征服了所有人。无论他使用了怎样的手段,都不得不承认他“能力”过人。但接下来的讲述却表明他是一个阿谀奉承、百般弄巧,以求生意兴隆的投机商人而已。

二、生命——人性中的至善与博爱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辛德勒的形象也随之改观。

“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日,进入犹太人区的最后期限……”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搀老携幼,进入一个只有16个街区的隔离区,悲剧开始上演。随着一个叫“葛夫”的法西斯军官的到来,犹太人的厄运不可避免地降临了。他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挑选一个侍女,并在侍女面前杀死了一个犹太人建筑主管,理由很简单——“无谓与这些人争论”。不知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杀人,还是要给众人一个下马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总之他就是那么做了。接下来便是他的一番训话:“今天就是历史……今晚,从这里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就是历史。”

不知葛夫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也许他以为,自己的罪行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许他以为,自己正在创造历史,也许他什么都没有想,只是期盼着屠杀的到来。或许长期以来的法西斯教育,使得葛夫良知丧尽,那么他总有一丁点良心未泯的地方吧。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对他的渺茫希望也逐渐丧失殆尽,就像他的人性,在越来越疯狂的屠杀中丧失殆尽一样。

相反倒是辛德勒的反应,让生命的希望之光重新点燃。当他骑马郊游,看到纳粹法西斯在全城搜索,并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时候,他的表情是惊讶和同情的。这便是犹太人当时的希望。

夜幕之下,犹太人的居所里,接连不断地传来机枪扫射声。并伴着点点亮光,像是暗夜中的道道闪电!这意味着什么?生命,就这样无缘无故地殒灭了。

当葛夫和辛德勒交谈一番,并把他的会计史顿收为己有,以用来打理辛德勒给他的“好处”时。原来辛德勒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万能,他甚至都无力保护自己的会计。原来他也是脆弱的。当会计偷偷地告诉他需要“孝敬”的军官政要时,列出的竟是那长长的一串名单。原来如此,在这人人自危的环境里,他的平安就是这样买来的。此时,我们对辛德勒的印象有了改观。当他设法把深处恶境中的门铰工以及那个机智的小男孩都收入自己的工厂,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的时候,辛德勒果然是犹太人的希望。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当辛德勒把别人解救到安全之所,那也就意味着他自己离危险越来越近了。当他拒绝了克丝小姐的请求(将其父母解救到工厂)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不想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境,他甚至找到一个可笑的借口——葛夫不可能喜欢杀人!然而当史顿告诉他事实之后,他改变了主意,将克丝的父母转移到工厂。不难看出,在转变的过程中,辛德勒也是顾虑重重的。他不愿将自己的工厂变成避难所,因为那不是他的初衷,与他的初衷相距甚远。然而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冷酷,那和亲手杀人没什么两样。他的人性告诉他,应该解救他们。至此,辛德勒的人性光辉开始闪现,他已不再是一个只想着发战争财,只想着自己富贵享乐的商人,他成了一个无名英雄。这一切,是在屠杀开始之后,是残酷的现实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人性,也是这光辉的人性给了硝烟中的人们一线生机。

辛德勒的人性,不单体现在他对犹太人的解救,同样体现在他与葛夫的谈话中。那段关于“权利”的交谈,发人深省。“权利,是有足够理由去杀一个人,但却不去杀……仁者葛夫。”

辛德勒甚至尝试将自己的人性理论灌输给一个杀人狂魔。尝试或许不会有效果,但不尝试永远不会有效果。这是战争中的人性,战争中的仁慈,战争中的智慧。事实证明,辛德勒的一番言论,还是有效果的,至少葛夫“赦免”了几个人,没有夺去他们的生命。倘若没有辛德勒的一番言论,这几条人命,绝对是不会幸存的。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惟一让我们感觉到葛夫尚有一丝“人性”的地方。但葛夫的这种“人性”,绝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旋即又恢复了杀人的本性,而且变本加厉。

与此同时,辛德勒因亲吻犹太女孩被捕入狱。先前辛德勒拒绝克丝的请求,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原来他的犹豫,他的顾虑,竟是这样的合理。因为一个亲吻,便要锒铛入狱,无论你有怎样的理由。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怎能不慎之又慎,怎能不心惊胆战。但辛德勒的勇气和真实也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了,他不顾法西斯军官的眼睛,硬是亲吻了两个衣衫褴褛,身份低微的犹太女孩,这是他的勇气;面对代表集体犹太人向他道谢与祝福的女孩,他禁不住生出爱怜,并热情地亲吻着他们,这是他的真实。他不愿掩饰内心的情感,不愿桎梏于法西斯的牢笼,他是充满善意,充满人性的。

当辛德勒从警局出来,天上下起了“雪”,落落纷纷,密密麻麻。然而仔细一看,那不是雪,是灰烬,是焚尸之后漫天飞舞的灰烬!“一九四四年,朱贾瓦科卡,D部门明

令葛夫少尉挖掘出并焚化一万多具犹太尸体。”焚尸灭迹。掩盖罪行。然而冲天的浓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掩盖的,这是法西斯的滔天罪恶!人性泯灭如此!

最让人震撼和痛心的一幕,便是那个似曾相识的“红色”。这也是辛德勒似曾相识的,他想起来了,他震撼了。从他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那个活泼泼的。天真无邪的红衣小女孩,就是她,她死了!

辛德勒决定行动了,放手一搏,不遗余力。

“你认为一条命值多少?”面对毫无人性的葛夫。辛德勒只能用金钱收买。

“是你认为值多少?”葛夫把难题交给了辛德勒。既然要解救犹太人,就要做好倾家荡产的准备,甚至是赔上性命。辛德勒的名单,此时正式登台,那就是他要解救的人。名单就意味着生命!

“所有的投资人,所有的小孩……继续。继续……”

一串串长长的名单,一声声清脆的敲击,一箱箱的钞票,名单慢慢打出,生命得以保存。

“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

史顿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辛德勒不顾身家性命,做出这样的惊世之举。一个德国纳粹党员。一个和犹太人毫无瓜葛的人,凭什么做出这样的举动,凭什么要不顾一切地解救那些受难的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人性。是人性的光芒,让他毫不吝啬,是人性的力量,支持他大步前行。当别人都在考虑退路之时,只有辛德勒,义无反顾地沿着自己的大道,勇敢前行。他不在乎金钱的流失。不计较个人的安危,不寻求任何的庇护,他只有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至此,辛德勒的光辉形象已经形成,并深深占据了观众的心灵,一个英雄,一个硝烟中的英雄就此诞生。

当幸存的犹太人在辛德勒的提议下,为死去的同胞默哀三分钟时,情景更是感人至深。一群衣衫褴褛。却紧紧相拥,不离不弃的人,神情凄然的默默祷告着。虽然我们听不懂他们的祷告,也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姓甚名谁,但我们总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离别的时刻到了。犹太人得到了解救,一千一百人,辛德勒前途未卜,只身一人。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史顿将这句感恩的话,刻在钻戒上,送给辛德勒。这是所有犹太人的心声,是对辛德勒的由衷感激,是对人性的最高颂扬!

当幸存的犹太人,手挽手走向新的天地,画面一转,银幕上出现了一抹亮色,时间也来到当前。接着便是今日的“辛德勒犹太人”,在辛德勒墓前一一走过,并献上自己的感恩之心,影片落下帷幕。

三、结语

影片结束了,震撼与感动却还没有结束。那哀伤的淡淡的乐曲,那疯狂的肆虐的屠杀,那漫天飞舞的焚尸的灰烬,那无辜惨死的天真的红衣女孩……太多经典的画面,太多难以言说的情感,总之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一次人性的反省。

历史走到今天,可谓风雨沧桑,世态万千。其中最不堪回首的,就是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然而历史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是值得反思的;没有反思,人类便不会有进步,没有反思,悲剧便会重演。反思什么?战争、生命、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仅仅是开始,是反思的开始,是赎罪的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让反思作为人们最好的动力;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中,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扬善避恶作为人类虔诚的信条。

辛德勒,硝烟中的英雄。

[参考文献]

[1]欧阳谦,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红颜,凡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救赎人性的《辛德勒的名单》[j],南腔北调(明星版),2006(09)。

猜你喜欢
战争人性生命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逼近人性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功能与人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