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底线》人物对白的语用预设及其影视效果探究

2009-11-26 03:14梁正字
电影文学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语用学影视作品预设

梁正字

[摘要]预设是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的预设仅限于从语用学的角度。从语用学的角度观察电视剧《男人底线》中的对白,探讨了“预设提问”的形式,发现隐含预设的提问展现了人物的机智、机警、慌乱,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品性,增强了作品的可看性。

[关键词]影视作品;语用学;预设

一、语用预设简述

预设是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的预设仅限于从语用学的角度。

关于语用预设,有些定义非常宽泛,针对的是说话人,认为预设是说话人说话前预先假定的命题。有些定义则具有特定性。针对的是语句,认为预设是句子能够成立的必备的先决条件。Peccei认为语用预设就是在话语中预先推断某事为真。预设现象存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预设的推断需要依赖语言知识和常识,有时候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识。

预设可借助物主代词、特定动词、特定语法结构实现。如May I use your Cal",借助物主代词your预设You have acar,I regret telling him this,借助特定动词regret预设l havetold him this,He stopped smoking,借助特定动词stop的习惯用法预设He used t0 smoke,When did he leave,借助特殊疑问句的语法结构预设He left。

二、《男人底线》的语用预设实例及其分析

由王海鸽编剧,高希希执导的《男人底线》描写为官和情感生活,剧情生动,引发了观众对权力、情感,尤其是对“底线”的探讨。剧中有几段蕴涵预设的对白:

例1:光达管理学院讲师魏海洋(以下简称魏)前来泰华请集团老总丁志学(以下简称丁)到学校作有关财富的演讲。

魏:丁总,这样,为了节约您的时间,我们不妨开门见山,好不好?

丁:好,你来开门,让我见见山。

魏:我今天采啊主要是想和您确认一下您讲的主题和内容。

丁:哈哈哈哈,哎呀,我记得我还没有答应过要去你们那里讲座吧。

魏:那我怎么认为您已经答应了呢。

丁:何以见得啊?

魏:您看啊,丁总您是个惜时如金的人,如果您不答应,您不需要跟我在这里浪费时间。您只需要让您的秘书把我打发走就可以了。

在例1中魏的“我今天来啊主要是想和您确认一下您讲的主题和内容”预设“丁已同意去做讲座”,“已同意”是“确认一下您讲的主题和内容”的前提。丁也听出魏句的预设意义,所以进行了“反预设”。魏进而指出惜时如金的丁总同意与他见面而不是让秘书把他打发走的非语言行为隐含“同意做讲座”的意义,根据leech的x>y,也可理解为预设。

例2:就侄儿准备出国的事情,魏海洋对丁志学说:“对了,丁总,这件事我真得好好感谢你呀。要没你,我侄子哪也去不了。我就是有心出这钱,我也没这能力呀。”“要没你”蕴含“有你”,按照leech“如果x蕴含y,则x预设y”的推理公式。“要没你”的预设意义便是“有你”。在另外一个场景中,丁家父子谈论起魏海洋,丁志学说:“这个魏海洋真是个人才呀,就算没有他哥哥这个关系,此人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人。”“就算没有他哥哥这个关系”预设“有他哥哥这个关系”。再比如,魏海洋没能请他的哥哥魏海峰出席泰华20周年庆典,便迂回让商学院院长出面,说“公是公,私是私,如果说是院长您自己的私事,让我和我哥说一声就说一声了,我觉得这种事还是学校出面的好”。其中“如果说是院长您自己的私事”预设“这不是院长您自己的私事”。

在泰华20周年庆典上,蓝天集团王总接受沈聪聪采访时说:“如果连诚意都打动不了一个人的话,我也就没有办法了。”“如果……”预设诚意能打动人。这是一种与现实或实事相反的预设。英语主要由虚拟语气实现,汉语主要由“如果…‘要是”等句型构成。

例3:省人民医院护士长陶爱华看到护士梁爽在工作中心不在焉,便说“你怎么又心不在焉了。”在这个语境中“又”字预设梁爽“曾经”或“经常”在工作中心不在焉。类似的话语有魏海峰对他儿子的寒暄:“陶淘,还温习功课呢。”“还……呢”预设“陶淘刚才在温习功课”。魏海峰对他弟弟说“海洋啊,我现在处在我这个位置上很多很多的事躲都躲不过来。你就不要再给我生事了,好不好。”“不要再。”预设“魏海洋曾经给他生过事”。

“想到”“没想到”“知道”“不知道”“意识到”“没有意识到”等动词也含有预设。沈聪聪对赵通达说“没想到你还是挺会做饭的”,预设“你挺会做饭”。赵通达的回答“其实我也不会做”中“也”字预设“沈聪聪不会做饭”。魏海峰当上副厅长后,他的一位同学秦怀阳提着礼物来找他,敲到了住在对面的赵通达门上。秦怀阳对赵通达说:“通达,你也住这儿啊。”“也”字预设魏海峰住“这儿”。

例4:在赵通达指责洪长革品质有问题时,魏海峰认为应该理解这些“小人物”,“他得生存”。赵通达说:“海峰啊,这提了副厅以后,人也变得豁达了嘛”。“人也变得豁达”预设“以前你并不豁达”。一些词汇如“变”字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预设“以前没有…‘以前并不”。类似的词汇还有一些动词如“戒”(如“他戒烟了”预设“他以前抽过烟”)、“装”(如“装嫩”预设“不嫩”),“希望”(如“我多么希望能像他那样左右逢源”预设“我没有像他那样左右逢源”)。一些副词如“……上”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他抽上烟了”预设“他以前没有抽烟”。

有些话语预设的意义不太明显或者不太确定,如医院院长对陶护士长说的“这个事情啊你还真得当个事情来办。”可能预设陶护士长没有把那件事情当个事情来办,但也可能只是提醒陶护士长要高度重视那件事情。再比如魏海峰对魏海洋说的“海洋,做事业,要做大做强,但是你一定要在太阳光下。”可能(而不是一定)预设魏海洋没有在太阳光下做事业。

例5:同样在泰华20周年庆典上沈聪聪对蓝天集团王总说“王总,我想知道,大家都说你是阳光富豪,你靠什么来争取官员在那么多竞争对手中把项目交给您呢”。该话语预设王总争取得到了官员的支持并得到了项目。在交谈中,特别是在询问、营销、采访中,包含“什么…‘怎么”“如何”“多少”等疑问句也常常含有预设意义并成为获取真相的技巧。如“他什么时候走的?”预设他已经走了,“你们要在什么地方接货?”预设“你们”有货要接,“你闯红灯的时候时速是多少?”预设“你”闯红灯了。

三、结语

语用预设有助于人物刻画。在影视作品的人物对白中,使用预设提问、落人预设圈套和“反预设”(发现说话者的话语中隐含预设而没有落入预设的圈套)时有发生。使用预设提问往往使交际对方在无意识中泄漏真相,从而得到直接提问很难得到的答案。另外,利用预设迫使对方就范(或迁就)以达到一般请求不一定能达到的目的也是交际中常用的方法,这些话语常常再现在影视作品中。如“明天我们还能见面吗?”的答案可能是“明天,呃,哦,我有事。”但“明天还在这里,还是换个地方?”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是“还是这里吧。”或“换个地方吧。”这种预设提问展现了人物的机智(或狡诈)和老道。使用预设提问也可能让对方突然陷入慌乱,并在慌乱的瞬间产生失控(包括老练、精明的人)而吐露或泄漏真相。“反预设”则展现人物的老练、机警,不受预设的蛊惑,让观众感受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含有预设的话语使得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也使情节更加生动,场面更加精彩,增强了作品的可看性。

[参考文献]

[1]Peccei J s Pragmatics[M]London:Routledge,1999,

[2]束定芳,关于预设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研究,1989(03)。

猜你喜欢
语用学影视作品预设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