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迪,核卫士的艰难 年

2009-11-27 11:52
环球时报 2009-11-27
关键词:总干事核查伊拉克

在就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最后一个月里,巴拉迪发现自己正处在世界政治的漩涡中心。《纽约时报》说,奥巴马政府与德黑兰正在通过他进行“对话”。11月30日,巴拉迪将结束任期。在本该交接、过渡的这个月,因为伊朗核问题,巴拉迪又回到了他12年来一贯高度紧张的状态。这12年间,巴拉迪一直因伊拉克、伊朗、朝鲜核问题而神经紧绷,毕竟,这位“核卫士”的权力有时大到可以决定是战还是和,为了这个,他不得不承受来自任何方面的重压。在卸任前仅剩的这几天,巴拉迪唯一的愿望就是“谢幕演出”能够完满一些。

伊朗——最后的愿望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联合国城,一组银灰色建筑群中最高的一栋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部所在地。67岁的埃及人——巴拉迪,已在这里坚守了25年,其中后12年,他在被西方媒体戏称为“核看门狗”的IAEA总干事位置上连续干了三任。

近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时,巴拉迪提到了他离职前的最后愿望——与伊朗就其核项目达成协议。CNN说,巴拉迪希望伊朗能够采取合作态度,不要错过“美国总统首次认真地与伊朗进行接触”的机会。而对巴拉迪来说,这或将成为他的“完美谢幕演出”。在巴拉迪任内12年间,他始终认为,制裁是失败的表现。在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巴拉迪既保持警惕,进行核查,又坚持外交斡旋。他曾说:“想象一下,我们的世界可以通过外交与对话,而不是炸弹或子弹,来解决分歧。”但现在,留给巴拉迪实现这个“完美世界”的时间太短了,在12月1日前,他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主持IAEA委员会会议讨论伊朗核问题。

巴拉迪对和平手段的执著坚持,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上周,英国《泰晤士报》爆料称,巴拉迪正与伊朗官员进行秘密谈判,试图以允许伊朗保留大部分核项目,解除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来换取伊朗同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合作。对此,美国《标准商业周刊》17日颇为愤怒地写道,“联合国无核化和平努力的最主要维护者竟然与威胁毁灭以色列的暴君合作,这多么可笑啊”。报道还说,8月,美联社披露,巴拉迪用了一年获取伊朗开始研发核弹头的情报;9月,法国外长批评他在IAEA大会报告中漏掉了这些重要信息;10月,巴拉迪形容伊朗库姆的秘密核设施为山峰一角,不足为惧,“这表明他的监管工作糟糕透顶”。

美国“真实新闻博客”网站称,“巴拉迪一直偏袒伊朗,他几乎成了伊朗的辩护者,他在伊朗秘密核项目问题上表现得极为软弱。”文章甚至称,在巴拉迪任职期间,IAEA变成了一个“充满政治意味、反美、反以色列的机构”,“在他移交总干事职位之前的最后一次报告中,他还在美化自己,并继续批评美国。”

伊拉克——最初的坚持

这篇报道提到的“最后一次报告”,是指11月2日巴拉迪最后一次以IAEA总干事身份在联大发表的讲话。他当时表示,伊拉克战争是“根据错误托辞,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悲剧性战争”。在6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核危机中,巴拉迪竭尽全力却依然没能抓住“和平鸽的尾巴”。

早在伊战爆发前,在伊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巴拉迪就与美国观点相左。他曾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报告,表示核查人员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安理会延长核查时间。2003年1月19日,巴拉迪第二次千里迢迢来到巴格达,劝说萨达姆向国际社会重申伊在核查问题上认真合作的态度。此时,距IAEA向安理会提交对伊核查最终报告的关键日子只剩一周。《中东时报》当时感叹:“巴拉迪的巴格达之行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但巴拉迪的努力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一年多后,美国“伊拉克调查小组”的最终调查报告认定,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巴拉迪直言,这份调查报告“证明我们是正确的,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国际社会应该认真仔细地听取我们的意见”。

紧跟着便是2004年爆发的伊朗核危机。这一次,依旧是美国不断暗示IAEA,他们已掌握了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证据,以此来压巴拉迪配合对伊制裁。但巴拉迪依旧不为所动。他领导的团队经过多次细致的核查和论证,最终坚持伊朗的核武计划“尚无定论”。为了将“碍事”的巴拉迪从IAEA总干事这个职位上赶走,美国甚至派特工对他与伊朗外交官的电话进行窃听,试图找出巴拉迪“包庇”伊朗的证据。2004年底,《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披露,布什政府曾几十次窃听巴拉迪与伊朗外交官之间的电话交谈,但却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一些人认为他对伊朗人说话口气太温和,仅此而已”。《华盛顿邮报》称,对巴拉迪使用这一非法手段,显示了布什政府内部有一些人对他已经“忍无可忍”了。巧合的是,此报道刊登第二天,时任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态称,“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只能连任两期”,不指名地暗示第二届任期将满的巴拉迪该走人了。但事实上,巴拉迪的前任布利克斯连任了四次。不过,美国最终发现他们要替换巴拉迪的想法得不到响应,又转而支持他连任。澳大利亚前外长、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成员埃文斯直言:“如果美国人认为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人来处理复杂的伊朗和朝鲜核问题,那么他们真不了解这个世界。”

从伊拉克到伊朗,巴拉迪始终没有对美国表现过“顺从”,难怪一些美国媒体在他即将离任之际,表现得异常高兴。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19日将巴拉迪奚落为“不叫也不咬的原子能看家狗”,称其领导的机构多年“失明”,对叙利亚、伊朗的核行动视而不见。文章还不满地表示,巴拉迪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不止一次地称呼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为“黑武士”,可现在IAEA承认在大马士革发现了核反应堆的迹象后,却没听见巴拉迪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称为“黑武士”。美国《标准商业周刊》则讽刺说,巴拉迪任内并没有推动“流氓国家”无核化,相反,朝鲜和伊朗在他领导的IAEA的监管下大幅度开发核能力,“不过,获知巴拉迪先生在总干事职位上时日不多,还是给了人们些许安慰。”

核卫士——12年的坚守

对于西方的责难与嘲笑,巴拉迪一笑了之。即使是他的阿拉伯兄弟,也曾在伊拉克核危机期间,因其拒绝以阿拉伯语接受中东媒体采访,而称其为“中情局的间谍”。但巴拉迪认为,作为IAEA总干事,首要的就是公正,他说,“在我这个位置,最关键的就是不能屈服于压力。”巴拉迪还常说,“核问题很棘手,小错误就可能致命”。据说每当他要写一篇讲稿或文章时,都会让下属依次传阅草稿,直到每个词都恰如其分,有一次甚至修改了25遍。因为在这位核卫士的工作中,有时一个词就可能决定是战还是和。

巴拉迪的坚持为他赢得了肯定与尊重。在他早已摆放不下的奖章里,有意大利总统“和平金鸽奖”、“英迪拉·甘地和平、裁军与发展奖”、罗斯福基金会“四大自由奖”等等,当然,还有最显赫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他与IAEA共同获得的。对于诺贝尔和平奖,巴拉迪最看重的是它提高了IAEA的公信力和道德权威,使他可以继续“与强权强调真相”。

在即将卸下核查大管家这份重担之际,巴拉迪还是为其一次次努力后的“无功而返”感到遗憾。回首这12年,他没能制止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也无法说服以色列改变核政策;他劝阻不了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不知道在离任前能否看到美国、伊朗各自作出妥协。《华尔街日报》5日引述巴拉迪的话说,世界在阻止核扩散方面几乎没什么进展,“国际安全体系也支离破碎”。但正如中国国际问题专家沈丁立所说,巴拉迪从事的是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重压之下坚持原则,为人类和平与国际安全坚守岗位,巴拉迪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所有的“不能”,错都不在他。

至于卸任后的安排,“中东新闻网”2日说,埃及最古老的自由党派——华夫脱党希望巴拉迪竞选下任总统。5日,巴拉迪在接受CNN采访时回应说,他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前提是选举必须合理进行。▲

本报驻奥地利、英国特约记者 江禾叶 张 培

12

一次探访能背负一国命运 一份报告可决定是战是和

猜你喜欢
总干事核查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独立软件体系核查要点浅析
浅谈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选上了
浅谈实验室期间核查
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实施方法
神采奕奕
激战正酣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萨科齐突访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