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而不薄今

2009-11-30 08:18阮富春
文物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翰海手卷书画作品

阮富春

自1993年上海朵云轩首拍以来,历代名家书画一直是中国拍卖市场上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特别是在内地市场,不仅上拍数量大,成交的份额也最大。

以今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为例,总成交额逾5.41亿元,书画部分成交额即达3.47亿元,平均成交率83.75%,54件作品成交价超过100万元(其中5件价超500万元),“当仁不让地成为2009春拍季中国书画门类最大赢家”。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是其长项,180件古代书画作品总成交额超过1.86亿元,3件清官旧藏书画就拍出了1.1亿元:宋人(旧题萧照)《瑞应图》经过32次叫价,以5824万元成交,近17米长的明代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手卷经35轮激烈争夺,拍出了4480万元;董邦达《雪后悦心殿诗意图》拍出了795.2万元。近现代书画人气极旺,平均成交比率超过82%。

北京匡时今春取得的3.32亿元业绩中,书画作品占比超过八成,价超千万元的拍品皆为书画名品——朱耷《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万元刷新了中国书画全球纪录,张大千《仿宋人山寺图》和《文会图》分别以1433.6万元、1366.4万元改写国内拍卖张大千作品纪录,《石渠宝笈》著录的邹一桂《菊花》以1019.2万元拍出。

记者大略统计,西泠拍卖、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等公司历年的拍场上,也都是书画作品唱主角。

与瓷器、杂项工艺品行情被香港和海外市场主导不同,历年书画作品纪录多由内地拍场创造,行情向由内地引领。在拍卖市场形成初期,不论是香港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内地市场(20世纪90年代),书画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厚今薄古”现象,古代名家书画作品的成交价远不及近现代画家作品,导致很多古代书画名家名作的价格甚至还不如今人的画价高。但随着内地拍卖业的逐渐成熟,这种现象在2003年以后有所转变。

特别是一批古代名作被公立博物馆购藏,矫正了市场人士和藏家的对古代书画的认知偏差,对引导和促进中国古代书画的收藏、研究和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案例是研究、观察书画市场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1995年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由北京翰海竞得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2000年首都博物馆以880万元从北京翰海购藏宋代《梅花诗意图》手卷,上海博物馆以990万元从中国嘉德购藏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手卷。2002年国家文物局以3298.9万元从该公司购藏米芾《研山铭》手卷,首都博物馆以880万元从中贸圣佳购藏五代至北宋早期摹写的阎立本《孔子弟子像》手卷;2003年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从中国嘉德购藏情人书晋代索靖《出师颂》卷等等。

十余年来,几乎每年拍场上都会出现部分传世书画名作。对于中国历代书画精品的收藏行情,观察人士通常将1995年至2003年看作是“以国家和公立收藏机构购买为主的阶段”,2004年以后发展成为私人收藏家广泛参与的时代。

就天价成交的书画作品的时代看,宋、元、明、清至当代皆有名品入闱前十名。有业内人士认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伟大的书画家和作品,这些作品都会在拍场,上创天价。如果就当下的书画拍卖行情来看,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时期,即便是在2008年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去秋今春的书画拍卖仍然走势坚挺就是明证。”

宋元书画与宋元名瓷都属拍场上的稀罕物,偶有传世名品出现,必创天价,但是拍场上伪作太多。前十名中宋元书画人闱4件,今年春拍即有2件名品:宋人《瑞应图》手卷以5824元成交,宋徽宗款《写生珍禽图》手卷以6171.2万元拍出(此画2002年中国嘉德春拍时,以2530万元被比利时藏家尤伦斯竞得)。由于价值和价格极高,上拍的宋元书画可靠品不是被博物馆购藏,就是人了大藏家之手。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4620万元拍出的元代鲜于枢Ⅸ草书石鼓歌》手卷,被誉为拍场上最贵的书法作品。去年香港苏富比秋拍5442万港币成交的赵孟淆《滦菊图》手卷创画家作品的纪录,也是成交价最高的元代书画作品。(请参阅《文物天地》2008年第10期“关注”栏目)

明代书画名家辈出,流派繁多,拍场上以“明四家”、董其昌、陈洪绶、徐渭、王铎、傅山等名家的作品价格最高,行情较好,唯真品、精品不多。2007年秋拍高价成交过2件名作,“明四家”之一仇英《赤壁图》手卷在中国嘉德以7952万元拍出,保持中国书画成交价格之最达18个月;董其昌《书画小册》册页在香港佳士得以4848.75万港币成交,创画家作品价格之最。(请参阅《文物天地》2008年第11期“关注”栏目)

清代书画的存世量远超明代及宋元书画,是古代书画专场拍卖的主体。名家作品行情与画家在画史上的地位关系至密,如“清初六家”“清初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以及以郎世宁、金昆、徐扬、钱维城、周之冕等为代表的宫廷画家,画史地位崇高,价格自非寻常。历年有3件作品入闱前十名,除今春成交的朱耷《仿倪山水》立轴外,其余2件皆为出自清官的宫廷画:张廷彦、周鲲合绘的《苑西凯宴图》手卷2005年在巴黎佳士得秋拍以606万英镑成交;金昆、郎世宁等《大阅第三图·阅阵》去年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以6786万港币成交,此画2001年、2004年两度现身香港佳士得拍场,2004年以2638.375万港币拍出。(请参阅《文物天地》2008年第12期“关注”栏目)

近代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书画也开始了变革之路,影响巨大的“海派”“京津画派”尝试对中国传统书画进行创新,代表了20世纪前期的书画主流,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一代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对传统书画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潘天寿等名家,他们的作品是当下的主流。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时,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册页以6930万元的被收藏家杨休购藏,创下了当代名家画作价格之最。2006年北京嘉信春拍时,傅抱石《雨花台颂》镜心也以4620万元拍出,傅抱石画作价格是当代画家中最高的一位。历年约有10件作品成交价超过900万元。(请参阅《文物天地》2009年第4期和第7期“关注”栏目)

猜你喜欢
翰海手卷书画作品
谈谈手卷书法作品的书写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
——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邹仁武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的展示思考——以唐代《捣练图》为例
慰父(新韵)
翰海春拍将首推名优茶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