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看天下

2009-11-30 04:33
微型计算机 2009年19期
关键词:电子书液晶显示器

3G无线上网仍在初级阶段

王强

前段时间,单位发了一张电信的3G上网卡,并给我办理了包月60小时的体验套餐。随时随地均可无线上网的便利令我颇为心动,可是平均每天两小时的上网时间对我来说远远不够。就在我盘算着是否要用3G上网包年取代家里正在使用的ADSL宽带的时候,《微型计算机》7月下刊登的《3G论调的四大陷阱》和朋友们对3G各不相同的看法,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3G无线上网。

我是一个普通网民,热衷于高清视频,因此FTP客户端、迅雷、电驴等下载工具对我来说必不可少,家里的古董机常年担负着下载终端的重任,再加上老婆在一旁在线看连续剧,我的家庭绝对是网络的“沉重负担”。在中国,像我这样的网民何止千万?目前的3G网络能否承受如此多“重度网民”的压力还是个未知数。我现在用3G无线上网看看网页,收发邮件,觉得速度挺好。可是在成千上万的人用3G无线网络下载、收看在线视频的时候,它的速度还能让人满意吗?在刚刚起步的情况下,3G无线网络带宽恐怕经不住网民们的“蚕食”。因此在技术方而,我国的3G网络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达到取代ADSL宽带的程度。

而且,目前3G无线上网的资费与ADSL宽带相比仍然高出不少,而且不少套餐均有时间或者流量的限制,收费方式与手机上网类似,许多朋友也告诉我3G并不划算,图个新鲜玩玩就好,没必要自己掏钱。从这个角度上看,在市场和应用成熟度上,我国的3G无线网络电处在初级阶段,暂时还不能大众化。

在我看来,现在的3G无线上网并非一个从经理人到农民工都能玩得起的东西,其目前的网络承载能力恐怕也不足以“接管”数量庞大的ADSL宽带用户群。和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之路一样,3G无线上网由小众走向普及的过程可能更加漫长。

“高墙”挡住电视购物忽悠之风

早丁

长期以来,我一直将电视购物视作一种广告手段,然而最近我得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出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把电视购物短片作为广告来管理,我非常高兴。现在那些充斥于各个电视台,将销售的产品捧得天花乱坠的电视购物广告终于有了正式的管理规范,其中一条是:上星频道每天晚上6点到12点的时段内,不得播出电视购物广告。这无疑为电视观众树起了一堵高墙,我们终于不用在黄金时间忍受电视购物广告狂风式的摧残了。

电视购物本身是一种不错的销售模式,在国外也十分流行,但是在进入国内之后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虚假宣传的大舞台。今天的老总,明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医学专家、科学家,甚至在不同的电视购物短片中出现的路人甲都能看上去似曾相识。为什么电视购物会演变成如此状态,我认为原因在于电视购物究竟电视节目还是电视广告我国之前并没有明文规定。

如今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大秀场,各种夸张的作秀层出不穷。而电视购物则极力将其包装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对消费者而言迷惑性很强;并且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可能被电视台、经销商、广告制作公司等方面相互推诿,造成维权过程十分繁琐,维权十分困难。而目前电视购物被归为广告宣传,那么相关的监管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就非常明确了,消费者维权也更加容易。同时,除了电视台、经销商和广告公司之外,在电视购物中出现的各类角色和代言人均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有力的监管和严格的限制,对电视购物的规范意义重大。这些“高墙”挡住了忽悠之风,使我们的视听环境更加清洁。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转变观念,以看待广告的眼光去看待电视购物,保持理性的消费观,才能防止上当受骗。电视购物只有实实在在地宣传产品,不做煽动性的消费刺激,才可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级液晶显示器期待经典再临

郭鹏

期待了很久,终于在9月上的杂志中看到了《微型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横向评测。久违的评测看得我大呼过瘾,但我对此次参与评测的评测液晶显示器产品却有些失望,准确地说,是对目前的消费级液晶显示产品有些失望——外观与性能俱佳的产品实在难寻。

作为一个老读者,我早已习惯了将《微型计算机》的产品横向评测作为优秀产品的展台。事实上,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产品也往往“发迹于此”。不过,我在参与今年23英寸液晶显示器横向评测的产品中却没有发现一款在外观设计和性能表现方面均令人惊艳的产品。

近一两年,消费级液晶显示器在经典产品方面严重缺失。尽管各个厂商旗下均不乏围绕外观做文章的产品,但是设计思路往往桎梏于轻薄圆润,鲜有更多突破。当年三星770P极具特色的转轴、明基FP783的丰富扩展能力,在当时都是一些开创性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而如今的液晶显示器却鲜有让人震撼的设计,即使一些获得iF设计大奖的产品在设计思路上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在性能方面,由于TN面板的发展改进,目前市面上的消费级液晶显示器大多数均采用了TN面板,甚至一些高端机型也采用了TN面板,少见的IPS面板和最近开始在三星液晶显示器上出现的C-PVA面板还远未形成规模。

这样的现象与液晶显示器价格下降不无关系,目前23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平均售价在1300元~1600元,高端产品的售价也基本不超过2000元。厂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主打高性价比的产品增多,在设计和配置上特色鲜明的产品越来越少。目前主流的消费级液晶显示器中,面板素质高的往往外观设计平庸,外观设计出色的面板素质又不尽如人意。

五年前,当朋友让我帮忙推荐液晶显示器时,我会不假思索便讲出一串型号,并谙熟其优缺点。一款产品在玩家心中有如此认知度方可称之为经典,而消费级液晶显示器的下一款经典产品是什么呢?

电子书,正视问题才有前途

杨扬

电子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采用电子墨水显示屏的亚马逊Kindle已经推出了2.0版本。今年,一些国内厂商也开始涉足这一市场,大唐、汉王、翰林等厂商均已推出了成型的产品,甚至有的厂商还打起了3G网络的主意,支持3G无线上网功能的定制产品也已蓄势待发。

老实说,我认为电子书虽然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国内不论是终端产品还是应用环境均不够成熟,成为主流尚需时日。近期推出的电子书产品在外观和配置方面均没有摆脱亚马逊Kindle的影子,e-ink电子墨水的引入让这些电子书比采用OLED背光的产品更加环保,对视力的损伤更小,更适合长时间阅读,然而系统和软件却还需进一步开发完善。另外,目前电子书的内容来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的网络小说多如牛毛,可以很方便地免费下载,但是这些休闲读物毕竟不能代替正式出版物。试问,谁会只为了看在手机、PMP、上网本等已有终端设备上都能看的内容而去购买电子书呢?如果不把现有的纸质出版物的内容电子化,那么电子书的内容资源就没有优势;如果不能以比购买纸质图书更低廉的代价获得足够丰富的电子内容,电子书终端的发展将十分困难。亚马逊以网络书城起家,自然在出版界拥有丰富的资源;其它电子书厂商,要走的路则更长。

除了内容之外,电子书的定位目前尚不明确。作为一个新兴的数码终端,电子书究竟要成为消费者家中的数字图书馆,还是一款随身携带的阅读器呢?目前更多的观点似乎倾向于随身携带,那么其便携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相信许多每天挤着地铁、公交车的上班族可不愿意在拥挤的空间内端着一个6英寸以上大家伙看书,这远比拿手机、PMP要累得多。除此之外,随身数码设备强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套用乔布斯的话:“功能更为丰富的大众产品最终将胜出”。而目前的电子书正是功能相对单一的产品,如何明确定位从而开发出相应的功能和内容服务,是电子书面临的首要任务。

猜你喜欢
电子书液晶显示器
不可压液晶方程组的Serrin解
把显示器“穿”在身上
《液晶与显示》征稿简则
一种新型点阵显示器的设计
感应式带电显示器抗干扰处理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液晶与显示2015年第30卷第1期 目录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