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头版导读区的编排

2009-11-30 04:33闫昆仑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9期
关键词:报头头版羊城晚报

闫昆仑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厚报”时代,报纸不断地扩充版面,而读者的注意力却较为有限。正是这种信息的无限性和读者注意力的有限性这对矛盾的存在。导致读者在阅读报纸时。对所需的信息难以查找,因而就产生了对信息索引的需求,导读也就应运而生。为了使更多的精彩新闻不至于被淹没在厚厚的版面之中,安排新闻导读就成为告知和引导读者的有效手段,读者可以根据新闻导读按图索骥,就如同网页中的超链接一样方便。新闻导读的出现,从细节上反映出报纸竞争中的创新。导读通过对头版的色彩、图片、标题等版面要素的组合配置。可以构建视觉中心并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多样化的导读形式能够利用头版的首因效应。有效整合报纸的核心信息。从广义上来说,导读区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狭义层面则是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简单说来,报纸导读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提示和概括的简短性文字。它通过版面元素的重新组合,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对报纸的重点版面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印象。

《羊城晚报》2008年改版后也精心策划推出了头版导读区。本文尝试着以《羊城晚报》头版导读区为内容范本进行简要的评析。

从报纸的版面编排与设计来看。导读一般有以下四个种类,这四类导读都在《羊城晚报》的导读区中有所体现

标题——简要型导读。将新闻事实的关键和要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摘写出来。这种方式在导读区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在头版较小的区域中可以传递多条信息。如:2009年1月1日《羊城晚报》头版靠下的一块小区域。就运用了四条标题:《元旦开始行新规》、《2010年广州亚运悬念揭盅》、《京珠北今晨浓雾,快速应急》、《本报重访震区体验乐观》,采用红底反白隶书的字体分别将这四个标题中的“新”“年”“快”“乐”四个字给凸显出来。显得趣眯横生。别具一格。

图片——醒目型导读。即用一幅生动形象且富有现场感的新闻图片来表达新闻事实,从而为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中图片的冲击力起主导作用,标题传递主要信息。详细的文字解释内容一般可以进行转版处理。如:2009年4月15日的《羊城晚报》的报头下面,关于《广交会上午开幕》的新闻稿件用的是“标题+图片”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视觉,并且让读者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后续——详尽型导读。即新闻导读先把重要的事实说出来,然后在后面加个后缀——相关的详细报道要看报纸的内页。新闻的篇幅较长,在头版版面有限的情况下,要进行转版。一般是在新闻后面有“下转XX版”、“全文详见XX版”或者“相关报道见XX版”之类字样。这类导读多用于重要的会议新闻或者相关重大政策解读的报道。比如2009年4月3日《羊城晚报》《珠三角八市公积金五月起可异地互贷》的文章,在头版报头右侧登载了关于互贷政策的基本情况,之后转到A6版,对八个城市的公积金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详略得当,既不浪费头版的宝贵版面,又能够满足需要了解房贷政策详情的读者的信息需求。

组合——优化型导读。即把标题图片、事实梗概等要素适当组合起来以说明新闻事实,使新闻导读的信息含量增加,满足了读者的大胃口需求。它综合运用标题、内容和图片三种元素。一般出现在重大的新闻上面。如2009年4月23日羊晚头版头条的制作,《胡锦涛上午会见29国海军代表团团长》为标题的新闻稿件,因为篇幅较长。报纸在引用图片和文章概要的同时进行了转版,在文后标有“相关专题详见A2版”。

2008年《羊城晚报》改版后导读区的变化

2008年10月份正值《羊城晚报》创刊51周年,改版后的《羊城晚报》将导读区置于报头下面的横栏,并且采用彩底反白的字体,关键词加粗,使得整个导读区相当醒目,甚至对头条标题有喧宾夺主之势。在后来的几个月中,导读区的位置没有固定下来,在报头下面的右侧、左侧都有过大胆尝试,甚至将导读区分散在头版的各个角落。整个导读区做得色彩十足,反而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会让读者产生编辑在有意拿导读来填充版面的“误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从2009年2月20日起,笔者发现羊晚的导读区基本上固定在头版报头下面的左侧。个别导读新闻也配有小图说明,同时用箭头将每一条导读新闻都连接起来。摒弃了花哨的彩底和反白字体,采用白底和统一的字体,显得清新、简约,既不会抢了头条新闻的“风头”,又能够突出导读区的重要性所在。导读区固定的版面位置,能够使读者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报纸形成自己的版面风格,读者的视线会在关注完视觉中心后,习惯性地转移到导读区,由此取得较好的导读传播效果。

笔者以2009年4月1日至10日的《羊城晚报》为范本,对导读区的新闻信息数量统计如下:新闻标题数量最多的是4月1日共计10条,最少的则是4月4日的5条,其他几日平均在7-8条;图片信息4月1-6日每天1条,7-9日每天2条,10日则为0条。不难看出,此次《羊城晚报》的导读区的改版历时半年最后确定为简约统一的左侧边栏风格,信息量较以往导读区有所增加。图片信息依然保留。头版的信息量得以增多。读者选择新闻信息时也更加方便。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羊城晚报》与中国移动进行品牌冠名合作,打造“焦点版”导读栏目,这也属于报纸经营的一个新亮点。

《羊城晚报》从内容上对导读版的功能性扩展

形式上的革新的确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但是在内容为王的信息时代,最具有卖点的新闻导读依然是内容起决定性作用。导读的制作,是编辑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二次整合、提炼包装的过程。《羊城晚报》素以标题式导读为强项,擅长使用多行标题,虚实结合,整齐优美,在标题的制作和编排上独树一帜。如2009年4月11日的导读区两条标题式导读《广州中级法院——冲进一男刀斧并举狂砸一路动机存疑》《拖车弯道狂甩——甩出三男

甩出水泥水泥埋人一死两伤》,这两则导读文字排列字数相等、整齐。并且把事件的经过简要又完整地描述出来,迅速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发挥了较好的引导功能。

此外,对头版文章进行转版是常见的扩展导读功能的做法。羊晚在2009年4月6日的头版刊发新华社的稿件《安理会今晨紧急开会来达一致》,对朝鲜发射卫星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概述。在正文的右侧运用标题式导读《朝鲜到底射的是啥?朝韩皆称是卫星。美国独称为导弹,卫星到底射成功设?朝鲜称准确入轨。韩国说失败坠海(详见A3版)》,通过自己拟定的标题式导读对文章进行转版。这组标题既生动形象,又趣味横生,同时将信息要点也充分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于篇幅长又比较重要的一些稿件,不能只是单纯将文章的一部分放在头版,

把后半部分转到其他版面。这种转版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强。同时还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增加了读者获取新闻全文的时间。编辑应该尽可能使导读制作从“下转××版”变为“全文详见××版”,即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提炼后放在头版导读。等到读者有时间了再转到内页详细阅读全文。羊晚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值得其他报纸借鉴与学习。

报业的激烈竞争,加速了人们对信息进行快速吸收的需求。在读图时代报纸不能抛弃图片信息,除了头版本来用于形成视觉冲击中心的大图外,在导读区配发小图片的处理也变得非常普遍。《羊城晚报》的导读区在改版后也开始重视对小图片的运用。羊晚每天的导读区的图片信息平均在12条,并且多以娱乐新闻人物为主。如2009年4月2日的《羊城晚报》配的是成龙以鸟巢为背景的图片,标题是《五一期间在鸟巢开个唱——成龙第一人》,4月3日至7日分别为田亮、林妙可、林志玲、CBA半决赛斗殴场面、阿桑等小图。如果没有出现图片,这些信息的视觉冲击力将会减弱。因此,图片在导读区中运用得当,可使导读内容更加突出、抢眼,还可以起到平衡版面的重心。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09年4月19日《羊城晚报》头版的一组导读,9条导读配9张图片。编排有致,版面精美,这样的导读制作就很值得其他报纸借鉴学习。

新闻导读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导读正逐渐成为报纸头版的重要角色,如果制作不好,会产生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甚至浪费了报纸宝贵的版面空间。因此。在制作新闻导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新闻导读要讲究新闻性。新闻导读对读者导读的是新闻事实,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告知读者:其次,要力求准确,新闻导读必须要做到和新闻事实保持高度一致,然后才是把相关链接版面说清楚;最后,导读要做到简要,既然是新闻导读,就不应该“喧宾夺主”,要用最精华的部分点出新闻的主题和思路来吸引读者。

小结

时至今日,导读在报纸版面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报纸头版的基本元素主要是主打稿件和新闻导读。如何把报纸中的新闻导读做好做出特色,进而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操作方法,树立报纸自己的品牌效应,如何吸引读者购买报纸进行深度阅读。可能是报纸编排业务下一步发展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报头头版羊城晚报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城市党报报头:政治与艺术的平衡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空之城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中国晚报报头变化的研究与欣赏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
金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