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作家丈夫用爱助她抒写传奇

2009-12-01 02:43
女性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刘震云公益事业律师

冬 梅

2009年4月初,一则公益广告相继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这句简短的广告词正是广告主角郭建梅的真实生活写照。

苦难中的甜蜜,第一代公益律师背后有个他

1960年3月,郭建梅出生于河南省滑县。新生命的到来,并没有给贫困潦倒的父母带来欢笑,反倒让一家人陷入了愁绪,风雨飘摇的家实在养不起这个孩子。

郭建梅两岁时,被父母从河南农村送到北京跟姥姥生活。姥姥从农村来到城市,白天当保姆,晚上带她借着路灯的光亮捡破烂。姥姥迈着小脚,手里拿着捡来的垃圾,后背挺得笔直的影象就是她童年的美好记忆。

郭建梅到了上学年龄的时侯,正碰上“文化大革命”,学校都停了课,但她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自己找书来读。1979年,高考恢复的第三年,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开始了系统的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建梅最终以河南安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法律系录取。

郭建梅家境贫寒,家里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送她踏上了京城求学之路。进入北大校园后,她认识了日后的丈夫、知名作家刘震云。刘震云和她是老乡,高她一届,读的是中文系,后来创作了《单位》《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万句》等著名小说。两人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互生好感。

那时,郭建梅的妈妈患了乳腺癌,到北京做手术。正当瘦弱的郭建梅不知该如何把母亲背上楼时,刘震云担起了这个任务,不过同样单薄的他也累得气喘吁吁。看着刘震云大汗淋漓,郭建梅心疼地拿出手绢替他拭汗。母亲看出了端倪:“小梅呀,这个男孩真好,你看他把包子都留给我们,自己却吃馒头!”苦难中长大的郭建梅当然知道母亲的意思,眼泪在感动中悄悄滑落到地上。

1983年,郭建梅从北大毕业后,进入了司法部研究室工作。之后,她任职于全国妇联法律顾问处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社。两年后,她和刘震云喜结连理。

1995年,在《中国律师》工作的郭建梅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非政府组织)论坛,没想到这次采访竟成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大会上,她第一次听希拉里演讲“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从那一刻开始,她有了当公益律师的想法。她告诉刘震云,NGO的工作很适合自己,想尝试一下。刘震云听了之后说:“只要你快乐就去做。”可是,在那个年代,辞掉铁饭碗去干公益事业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三个月后,在丈夫的支持下,郭建梅毅然辞去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助理的工作,与北大老师一起组建援助中心,做起了面向女性民间法律援助与研究的工作,成了中国第一代公益律师。

事业受挫罹患抑郁,作家丈夫独创“快乐处方”

在郭建梅看来,成为公益律师,让自己长时间偏离轨道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属。但公益事业的困境很快就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妇女法律援助的对象通常是特别贫困的女性当事人,面对的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典型案件,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的重大、疑难案件。这就注定了郭建梅的对手,不仅仅是刁蛮的凶手,还可能是某个地方的行政阻力。有一次她和同事到外地办案,法庭上聚集了对方当事人的众多家人,这些人扬言开完庭就要打她们;还有一次刚到办案地住下,就听说有人要来报复,半夜三更的,她们只好东躲西藏,转移到别处。

在多次挫折的打击下,中心的很多成员都打起了退堂鼓,郭建梅也对未来的路犹豫起来。

除此之外,郭建梅还必须面对来自社会世俗的眼光,有些人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律师都去承办经济案件赚大钱,只有没能力的律师才会去干收入微薄的法律援助。面对这些,郭建梅心中的苦楚无以言表,只能自己给自己鼓劲。

那段时间,郭建梅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哭,她对刘震云说自己不想再干这份工作了,虽然在工作中她找到了自己,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看到妻子倍受煎熬,刘震云带她去看医生,诊断结果表明她患上了中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这让曾经被多次退稿都没有抑郁的刘震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多次求医无效之后,刘震云没有放弃,他下决心一定要帮妻子走出精神困境,做妻子的良医。为了治好妻子的病,横跨文学和影视两界的刘震云甚至停止了写作,四处为妻子寻医问药。

2003年6月,病情越来越重的郭建梅休假半年,住院治疗。刘震云为了鼓励她,给她写了一句话:“你是你的敌人,只有你才能吓倒你;你是你的天使,只有你才能拯救你!”

这句话让郭建梅重新正视自己的处境,心里有了些许的阳光。刘震云去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给妻子开出“快乐处方”:每天早上对自己大笑10分钟;每天打不少于半小时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夫妻一起晨起跑步;每天眺望一次蓝天绿地;每天晚上画一幅山水画;每天不少于两小时上网、听音乐;每天至少念叨100遍“吃得咸鱼抵得渴,天天快乐一点点……”

春天来了,刘震云就陪妻子到田野去看风景。而这时,对于刘震云来说,陪妻子已不再是执行开给妻子的处方,而是在享受和她在一起的幸福。

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郭建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当大家关心地询问郭建梅的情况时,刘震云很认真地说:“我觉得她很伟大。”这样的话,刘震云从未当着郭建梅的面说过,今天却在众人面前说出来,郭建梅特别地感动,也对自己的工作增加了信心。

接下来的几件事,让她受到了震动。那段时间她的几个朋友相继去世,最年轻的仅34岁。她突然发现人的一生有长有短,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利,自己追求理想和信仰,为什么不可以?

半年后,郭建梅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结,对一切释然,重新调整了事业的轨迹。而刘震云的“快乐处方”让她在公益事业这条路上变得更加坚定。

走过沧桑岁月,作家丈夫用爱抒写传奇

走出抑郁阴霾的郭建梅在丈夫强有力的支持下,重新投入到公益律师的事业中。由于团队有不少成员中途退出,她咬牙来了次大换血。在她的领导下,援助中心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2007年3月,希拉里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向郭建梅颁发了“2007全球女性领导者奖”,当年全世界仅有8人获此殊荣。当纤弱的郭建梅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走上领奖台时,她明白,这座金光闪闪的奖杯不仅属于她,还属于她的丈夫刘震云,她的成就都是他用爱和宽容耕耘出来的。

2009年3月,已成为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来北京访问,再次会见了郭建梅。当她问到郭建梅对未来的规划时,郭建梅泰然自若地表示,就算风浪再起,她也会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倾力而为。她的刚毅打动了希拉里,也打动了身边的所有人。

现在,郭建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欣赏。一家广告公司找到她,希望她为芬必得的公益广告代言。面对这样的邀约,郭建梅犹豫了。她觉得如今的广告充斥着明星或帅哥靓女的身影,不再年轻的自己怎么能出演广告,就连刘震云也觉得有些不妥,怕因此让公益事业“变色”。经过再三考虑,郭建梅最终还是接下了广告,她决定借此把“公益律师”这一职业推向台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行的甘苦。

郭建梅接拍这则广告获得的酬劳是100万元人民币,她没给自己留一分钱,全部捐给了中心。这笔钱加快了中心公益事业的拓展,服务对象从妇女扩展到其他弱势群体,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等,一个公益律师网络也将很快建立起来。尽管开支宽松了,但郭建梅和她的伙伴们仍然在北京北四环东路的一处每年租金仅10万元的公寓里工作。

2009年4月,郭建梅所拍的广告出现在了各大电视台的屏幕上:她走在冬日的乡间小路上,身后是温驯的羊群,远山迷蒙。“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这正是郭建梅对人生路的概括。在过去12年的公益事业中,她曾经步步艰辛,而那些她帮助过的人们脸上的真挚笑容却给了她最大的宽慰。

刘震云每次看完妻子拍的广告,都会习惯性地闭上眼睛,扬起的嘴角难掩幸福和自豪。

(编辑:米恩)

猜你喜欢
刘震云公益事业律师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刘震云买西红柿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善良律师
调音
刘震云:首次和女儿合作很满意
赢得很惨
刘震云的写作秘诀
律师与车祸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