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2009-12-01 08:44徐喜林
中州学刊 2009年5期

徐喜林

摘 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重大命题。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目标,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载体,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通过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的中国反腐倡廉模式。其主要内涵包括基础支撑体系、目标价值体系和途径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基础支撑;目标任务;路径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5—0046—04

中共十七大首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目标,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载体,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通过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的中国反腐倡廉模式。其基础支撑体系、目标价值体系、途径保障体系构成了这一道路的主要内涵。

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支撑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实践基础和中国特色四个方面,主要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凝结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探索实践的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国人民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

2.30年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反腐倡廉从刹风整纪、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从三项工作格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阶段性集中整治到持久作战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全面。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党开辟了在不搞群众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败的新途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党逐步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基本路子;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3.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社会基础。大量的信访举报、网络反腐败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之一。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外,人大、行政监察、审计、司法、政协、公民、社会团体、舆论等方面的监督形成了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构成了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

4.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明显标志。一是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下。西方国家反腐倡廉主要靠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和反对党、在野党的监督制约。我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证了反腐败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致,保障了反腐倡廉经济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必须面对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也有“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官官相护”等文化的糟粕。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腐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三是必须正视民主政治不够健全完善的现实。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存续的时间很长,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传统相对缺乏,通过扩大和发展民主进行反腐倡廉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四是必须应对体制转换的现实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如何实现体制机制平稳转换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面对的现实课题。五是必须解决好权力过分集中的腐败症结。我国现行领导体制容易造成“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如何防止权力的膨胀和滥用,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六是必须综合治理错综复杂的腐败问题。我国腐败类型主要有因从政者道德问题形成的道德性腐败,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制度造成的体制性腐败,社会集团占有资源不同和在竞争中的不同地位形成的结构性腐败,失职渎职带来的官僚性腐败等。对此必须充分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七是必须统筹谋划领域广泛的反腐败工作。我国反腐倡廉对象以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也包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反腐败的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反腐倡廉的内容包含反贪、戒奢、正风、肃职等方面。反腐倡廉的多样性、广泛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目标任务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目标任务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等,重点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功能作用问题。

1.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决影响和妨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战略目标。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规定,“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工作规划》提出,“经过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这些目标就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战略目标。

3.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为主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路径保障体系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路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现载体、基本途径、方针原则和基本策略等,重点解决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实现途径问题。

1.“十六字战略方针”是方向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一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十六字战略方针,明确了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最大限度遏制腐败,减少因腐败造成损失和危害的根本目的;强调了反腐倡廉必须标本兼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立足于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思想意识等源头上消除腐败隐患和漏洞,从根本上治理和防止腐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视野,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着力点,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提供了坐标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