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建设

2009-12-01 08:44宋淑芳
中州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策划学术期刊建设

宋淑芳

摘 要: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建设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品牌效应、促进学术期刊资源优化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术期刊在特色栏目建设过程中,应从自身拥有的地域资源优势和专业资源优势方面进行定位,应建立系统的选题策划管理机制、高标准的选稿机制、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和多样的宣传推介机制。特色栏目的建设需要精心经营,切勿急功近利,还要注意处理好特色栏目与一般栏目的关系。

关键词: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策划;编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5—0259—03

当前,许多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大同小异,形成了千刊一面的特点。学术期刊栏目设置普遍存在单调、雷同、个性不明显等问题,不能更好地吸引专家学者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术期刊办刊人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根据自身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栏目,以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术期刊,吸引更多的学者。

所谓特色栏目,是指学术期刊根据刊物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为了突出刊物个性特色而创制的本刊所特有的栏目[1]。从编辑策划实践看,特色栏目的创建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编辑选稿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目的性,避免学者单凭个人学术爱好或兴趣撰写不符合刊物发稿方向的论文,从而减少学术资源的浪费。从作者队伍看,特色栏目的创建可以吸引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从编辑队伍建设角度看,创建特色栏目可以使编辑人员增强策划意识,促进编辑人员观念更新,优化编辑思想,促进编辑队伍建设。

可见,根据学术期刊的特点,设置特色栏目,是打造品牌期刊的必由之路。探讨学术期刊编辑过程中特色栏目的建设,对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品牌效应,扩大其学术传播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特色栏目如何定位

特色栏目强调和突出的是学术期刊的个性特色和局部优势,是该期刊在众多学术期刊中鲜明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特点,特色栏目的定位需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方针原则,根据其所在地域的文化优势、所具备的专业优势来确定,避免人云亦云,千刊一面。

1.根据地域优势定位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不同的人文资源等,因此,处在不同地域的学术期刊拥有不同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学术期刊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对所在地域独有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资源展开研究,这不仅能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学术期刊走特色化道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该学报所在的陕西省渭南市是司马迁的故里,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渭南市有一大批司马迁研究者,渭南师范学院也有一大批固定的作者群。浓郁的研究氛围使《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从创刊就开始刊登研究司马迁的文章。后来,编辑人员从学报的特色化出发,依据地域优势,设立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该栏目2000年已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又如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殷都学刊》创设“甲骨学研究”、“殷商史研究”栏目,《许昌学院学报》创设“魏晋史研究”栏目,《南都学坛》创设“汉代文化研究”栏目等,都是依托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学术期刊的自身特点、创设特色栏目的成功范例。

2.根据专业优势定位

根据专业优势创设特色栏目,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根据学术期刊所在高校的专业优势创设特色栏目,主要是指各高校学报依托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建设特色栏目。不同的高校由于专业设置各异,学科侧重点不同,因而会演化出不同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各高校的学报可以据此打造特色栏目。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根据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打造的特色栏目“民族音乐研究”,《河南大学学报》依托历史久远独具研究优势的编辑出版学打造特色栏目“编辑学研究”等,均在国内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二是学术期刊根据自己在长期办刊中积累形成的优势专业学术资源选择性建设特色栏目。每一家期刊在长期办刊过程中均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在选稿、专业选择方面均有所侧重,久而久之会在某些专业占有国内外优质的学术资源和作者资源,以此为依据建设特色栏目也成为一些学术期刊的选择。如《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多年来一直关注红学研究,吸引并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研究红学的高水平专家学者,据此设立了“百年红学”特色栏目,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二、特色栏目的建设策略

特色栏目的创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栏目选题的策划、组稿、编辑、校对,也包括编辑素质的提高、作者队伍的建设,还包括特色栏目的宣传推介等工作。笔者根据自身编辑工作的实务,探讨特色栏目的建设策略。

1.建立系统的选题策划管理机制

策划是特色栏目创设成功的灵魂。很多特色栏目文章不精、不专,其很大原因在于发稿的随意性,即无策划性。约来什么稿子上什么稿子,使特色栏目没有主题,显得杂乱无章。要想使特色栏目发展壮大,必须建立系统的选题策划管理机制。选题策划是一种有组织的、对文章范围和内容有所规范、有意识的编辑行为[3]。选题策划最能体现特色栏目的宗旨、特点和特色。建立特色栏目系统的选题策划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编前策划制度。根据特色栏目的定位及发稿方向,在每年年初召开全年选题策划会,会前由栏目负责人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根据学术研究热点及难点大致确定全年选题计划,会上对各个选题进行分析论证,对通过的选题确定刊发期次。在每期编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由特色栏目负责编辑联系有关专家就选题具体研究内容及重点进行探讨,确定选题具体方向及发稿内容。各期的选题计划也可根据社会突发事件、学术界变化进行调整,或根据现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临时策划学术选题,组织热点问题研究。

二是建立约稿、稿件编辑控制制度。在确定具体发稿方向和内容之后,特色栏目编辑应在稿件刊发前1—2个月时向国内知名的、在该领域有广泛学术影响的3—5名专家约稿。要根据发稿具体研究方向对约来的稿件从政治倾向是否正确、学术观点是否新颖、逻辑是否严密、行文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严格检验和控制,不符合以上标准的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再行修改,直至达到发稿要求为止。栏目负责编辑在稿件的具体编辑过程中,也要紧扣策划内容,写好专题策划的导引文字(有的叫编者按)或编后记等,同时做好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等编辑工作[4]。

三是建立刊后检验制度。刊后检验选题策划成功与否,是提高特色栏目策划水平和学术质量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可以召开特色栏目刊后会,对本期栏目策划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请专家对选题质量、文章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查,写出审读意见,检验得失,促进栏目建设。

2.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选稿机制

要始终把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应用性的创新研究作为选稿标准,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和突破性,或者阐明了新的研究观点,或者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材料等。

为了保持特色稿栏目的选稿标准,可以考虑对特色栏目选稿制定一系列标准。在作者层次方面,要求作者必须具有教授职称或具有博士以上学位,在国内某一专业领域享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在审稿程序方面,采取严格的匿名审稿制,不以作者的身份作为稿件取舍的标准,而以稿件的学术质量作为稿件刊发与否的重要依据,避免“一流作者二流学术成果甚至三流学术成果”现象的发生。

有的学术期刊在特色栏目创建初期较好地坚持了高标准选稿的原则,然而由于受人情稿、职称稿、关系稿的冲击和影响,逐渐降低了选稿的标准,使特色栏目的学术品位逐渐降低。因此,要想保证特色栏目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并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选稿制度。

3.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特色栏目建设小组。特色栏目建设小组由栏目负责编辑和相关专业人员、总编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特色栏目定位,组织策划栏目发稿计划,并就特色栏目组稿、编辑校对、栏目推介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推动特色栏目建设,促使特色栏目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提高栏目编辑学术素养。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编辑除了要具备一般编辑所具有的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5]外,更要具有学术研究能力。承担特色栏目编辑工作的编辑要开展与栏目相关的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实现编辑、研究的全面发展。可以多给编辑提供参加栏目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促使编辑把握学术研究的新趋势和新发展,从而提高特色栏目的策划水平。

三是可以建立“栏目主持人”制度。栏目主持人往往很熟悉自己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性问题,同时与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凭借其学术功底和学术影响,可以很好地把握栏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走向[6]。从特色栏目的实践看,如果期刊社财力允许的话,采用“栏目主持人+编辑”的特色栏目运行模式,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栏目建设效果。

四是加强作者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建立特色栏目专家学者库,吸引和聚集国内一线的专家和学者,使其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同专家学者的联系与沟通。除了特色栏目编辑与有关专家学者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期刊社还可以采用专家学者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专家学者对栏目新的建议,不断改进特色栏目的建设,提高特色栏目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影响力。

此外,特色栏目建设要有一定的版面保障和充足的财力保障。版面保障主要是指特色栏目作为重点栏目,在版面安排方面应优先考虑特色栏目的稿件,保证约来的稿件能及时得到刊发。财力保障主要指特色栏目策划、约稿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术期刊应有所倾斜,不惜财力约请大家、名家的优稿,增加策划支出费用和特色栏目宣传推介费用。

4.建立多样的宣传推介机制

只有及时宣传和推介特色栏目,才能提高特色栏目的知名度,扩大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一般来讲,扩大特色栏目的知名度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通过二次文摘的摘编,扩大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目前国内有影响的二次文摘类期刊,主要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系列刊等,能够被这些二次文摘类期刊摘编,不仅可以增强特色栏目传播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者对栏目的关注程度,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传播[7]。学术期刊应制定具体的转载制度,明确特色栏目的转载任务,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推介特色栏目的优秀文章。

二是通过召开有关座谈会或学术会议,扩大特色栏目的知名度。学术期刊还可以利用特色栏目创栏、期刊创刊庆典等契机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承办有关学术研讨会等,就特色栏目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对特色栏目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研讨,这不仅可以为特色栏目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而且在无形中对特色栏目进行了宣传和推介。

三是通过约请有关著名专家学者对特色栏目进行审读评价等方法,扩大特色栏目的学术影响,为打造学术名刊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三、特色栏目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特色栏目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工作,在特色栏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精心经营,加强培育,还需要处理好其与一般栏目的关系。因此,特色栏目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经营,忌急功近利

特色栏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由最初的栏目设置到最后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如《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的建设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河南大学学报》从1985年开始创设“学报编辑工作论坛”,1988年更名为“编辑学研究”,20多年深厚的学术底蕴,才使之发展成为了全国出版传播界的一个特色栏目、品牌栏目。因此,特色栏目的建设要求办刊人精心、耐心的培育与付出,任何急功近利、急躁冒进、拔苗助长的做法只会使特色栏目建设毁于一旦,于特色栏目有百害而无一益。

2.处理好特色栏目与一般栏目的关系

特色栏目是期刊打造多年的,能够反映办刊宗旨的优势栏目,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栏目编辑选择上,应该挑选选题策划能力强、编校能力强、有一定学术研究水平的优秀编辑负责特色栏目;从栏目位置设计方面,通常应该把特色栏目放在整个栏目的显要位置。一般栏目是学术期刊正在发展中的栏目,是期刊内容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没有特色栏目那么重要,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一般栏目也不能忽略,要耐心经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特色栏目是学术期刊的头脑,有它在刊物便是活的,灵动迷人;一般栏目是学术期刊的躯干或手脚,它们不很显要,但也不可缺少,办刊者既不能只要躯干和手脚,使刊物失去灵魂和生命,也不能只要头脑,使刊物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8]。特色栏目与一般栏目都很重要,在办刊过程中要兼顾好两者的关系,切不可为了特色栏目而荒废了一般栏目的建设与培育,也不可为了栏目整体的均衡而忽视对特色栏目的重点培育。

参考文献

[1][7]阎现章.出版传播策划学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詹歆睿,党大恩.论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策划与建设[J].榆林学院学报,2008,(5).

[3][8]朱彤晖.期刊社管理概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5]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何清新.从“编辑学者化”和“特色栏目”看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责任编辑:沐 紫

猜你喜欢
策划学术期刊建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本期策划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