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知识整合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2009-12-01 08:44冯常生
中州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愿景导向

冯常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即企业知识理论应运而生。“知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当前的学术界和实践界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知识整合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知识整合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企业知识整合能力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思路

组织学习主要是依靠知识在存量上的增加来丰富组织记忆实现知识的价值,并借以提升组织的核心能力;而知识整合则是在知识存量增长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知识结构的改善来提升知识的价值,并借以提升组织的核心能力。组织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根本途径。知识是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通过学习积累起来的,内嵌于企业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中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其增长过程应当建立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尤其是组织的知识学习过程。

Prahalad 和Hammel认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习,是对技术和知识的协调,它与组织作业和价值观念的传递有关。他们希望通过知识的整合来使企业具备独特的、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谢洪明等从组织学习、知识整合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学习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和绩效的影响,认为组织学习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绩效的获得均有积极的意义。从已有的文献看,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组织学习导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核心能力和并购整合绩效,最终,核心能力影响企业绩效。

根据以上对知识整合能力、组织学习导向与核心能力三个要素的基本内涵和测度维度的综述,可以分别得到如下四个变量的测度维度:(1)知识整合能力包括社会化能力、系统化能力和合作能力;(2)组织学习导向包括对学习的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三个维度;(3)核心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能管理能力三个构面;(4)企业并购整合绩效包括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流程绩效和学习与成长绩效。

首先,衡量知识整合能力的量表主要根据Volberda等、Kogut和Zander和Teece等的研究来加以设计,从系统化能力、社会化能力和合作能力三个方面采用Liket七分量表对知识整合能力进行测量。系统化能力可从“员工工作内容与程序要求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专业知识的传递是透过既定的要求程序来进行”、“文件或制程的处理都是透过高度电脑化来进行”和“强调以书面规则和程序来整合知识”四个方面来测量。社会化能力可用“尝试产生一套共同分享的制度与理念,使员工获得认同”、“员工对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制度是由全体员工共同讨论出来的结果”和“员工乐于接受公司既定制度与文化的约定”来测量。而合作能力从“产品的完成必须依靠各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部门间的协调程度高”、“员工轮调至新部门所需调适时间较短”、“员工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会随着训练、工作转换而增加”和“员工工作的完成往往依靠许多不同单位或人员的支援的程度较高”五个方面来测量。

其次,修正Baker等所开发的量表,从对学习的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三个方面对组织学习导向进行测量。对学习的承诺包括“主管们认为企业的学习能力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将学习视为改进的主要方法是企业的基本价值之一”、“将员工的学习视为一项投资而不是成本”、“认为学习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企业文化中认为员工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事”和“‘一旦我们停止学习,我们的未来就有危险是企业的共识”六个问项。分享愿景用“对于未来发展及定位的概念有清楚的概念”、“每一个层级和部门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所有的员工均投入于企业目标的达成”、“员工觉得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一份责任”、“主管会与员工分享他们的愿景”和“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愿景”六个问项来测量。开放心智用“员工不怕去质疑贵公司对于企业营运的各种假定”、“主管认为包容接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很重要”、“主管鼓励员工能超越成规、创意思考”、“组织文化强调持续创新”和“非常重视原创性”来测量。

再次,关于核心能力的度量,主要参考魏江等的研究,将核心能力分为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能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包括环境整合能力、市场驾御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项目整合能力、界面整合能力、分支机构整合能力。职能管理能力包括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最后,企业绩效变量的概念化主要是借鉴了Kaplan和Norton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方式提出来的。企业绩效可以通过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流程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等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财务绩效分别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净收益(EPS)、销售利润率(ROS)和净利润(NI)等五个方面进行测量。客户绩效共有五个题项,分别从按时交货、顾客参与、服务水平、顾客合作、抱怨投诉等方面对并购后企业的顾客绩效进行测量。同时,分别从应对环境、生产能力、质量控制、运营效率等四个题项对企业的内部流程绩效进行测量。从研发能力、内控能力、员工培训、获取技术等四个方面对企业的学习与成长绩效进行测量。

提升我国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策略

(一)企业要在战略上重视知识整合能力

我国企业要在战略上提升知识整合能力的重要性,把知识整合纳入企业战略之中。首先,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系统化能力。系统化能力描述的是行为的程序化程度,反映了规则、程序、指令、信息以书面形式或者正规形式表示的程度,通常用来整合显性知识。Grant认为组织的某种活动越复杂、重复应用的地方越多就会越依赖系统化能力来实现整合。其次,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化能力。社会化能力是企业文化、价值和信念的推动能力。社会化能力使得组织产生共享的意识形态,保持成员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通过价值和制度等文化手段促进知识整合。最后,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组织内成员与内外部单位或团体通过互动、沟通了解、彼此支援的意愿与能力,是通过群组成员的关系来提升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只有涵盖硬件相关的系统化程度、软件相关的社会化程度,以及借由团队成员的合作化程度,达到三方面的提升,增进整合的效果。

(二)企业应树立组织学习导向

Sinkula等认为,组织学习导向是组织的一整套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组织创造和使用知识的倾向产生影响。Baker等将组织学习导向定义为组织创造、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能力。他们把学习导向看作是一种影响组织创造和使用知识的价值观,组织中的信息获取、分散和阐释受到组织学习导向的左右。企业的学习导向行为会促进组织的学习,进而产生对产品、流程与制度的创新及对组织绩效的正面影响。正是这个密集的学习过程创造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总之,组织学习导向是在价值观层面上指导员工进行学习承诺,通过制度约束与规范强化员工的学习观念,在行为上促进组织学习的一种能力和过程。我国的企业应具有组织学习导向,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首先,高层领导坚决支持和倡导学习,树立企业的学习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理念;其次,要提倡学习与创新的文化氛围,将学习视为改进的主要方法是企业的一个基本价值;再次,全员参与组织学习,将员工的学习视为一项投资而不是成本。

(三)企业应注重提升核心能力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不同技能和知识及其组合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是组织内部群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不同产品技能、整合不同技术流的能力,它反映了跨内部组织边界之间实现沟通、参与和高度认同感。学习产生知识,创新知识,知识带来盈利并使企业可持续经营,这就是企业生存的逻辑。只有通过学习使企业成为一个不断吸纳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才能生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在原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新的核心能力,完成核心能力的主动性跃迁,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Leonard-Barton认为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可见,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通过知识的积累与提升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Teece D J., Pisano 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 An Introduc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l994, 4(3): 537-556.

[2]Grant R M.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109-122.

[3]Iansiti M, West J.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urning great research Into Great Product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75 (3): 69—79.

[4]Kogut B., Zander U.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 3(3) : 383—397.

[5]陈力,宣国良.后发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升[J].研究情报科学,2005,23(12):1892—1898.

责任编辑:伊 人

猜你喜欢
系统化愿景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偏向”不是好导向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