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09-12-01 08:44
中州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国民体育产业

石 冰

体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而不断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采用生活化的体育手段,使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以改善,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是当前社会中国体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事业对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是竞技与体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对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和体育需求,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以适应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体育需求。

一、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符合国情、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体育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体育产业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国民体育权利得到了维护和尊重,国民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1.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体育投入明显不够均衡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它由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组成。健身体育通过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竞技体育借助竞争机制、挑战高峰来实现身心发展的目的,休闲体育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趣味身体活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三者之间除了形式、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异之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都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因此,要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强资金投入,在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方面均衡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底子比较薄的国情使得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因力所不及而存在较大的缺口,而且就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三方面来说,在国家较少的体育投入中竞技体育资金因各方面的重视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资金存在明显的不足。有关部门对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的认识缺位加剧了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这必然造成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竞技体育。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数量增加,学生体质下降,农村体育举步维艰等现实都是我国体育投入不均衡的外在反映,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在政府机构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国家及各级地方体育部门是行使体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具有向人民群众提供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服务的职能。但是实际上,国家及各级地方体育部门在机构设置上考虑竞技体育的多,考虑健身、休闲体育的少,多数机构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只有极个别部门服务于健身、休闲体育。在许多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竞技体育的成绩与冠军的头像被高挂在体育部门的显著位置上,以显示其骄人的成绩。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竞技体育上,就难以为国民大众提供充足、满意、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也难以在科学的健身指导方面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3.法制不健全,行政治体仍占主导地位

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保证体育参与者的人身健康与安全是体育法律的立法之本。从我国体育法律的立法情况看,尽管体育法律在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保证体育参与者的人身健康与安全方面的规定较为全面,但是仍缺乏相关的、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这既不利于体育法律的执行,又难以保障每个公民享受平等的体育权利。

从体育法律的执行情况来看,公民平等的体育权利是通过法律规则和制度来实现的,而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执行过程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不同素质、水平、道德修养乃至信仰的司法者或执法者在运用法律规则和制度时会有惊人的差异。因此,仅仅依靠行政治体并不能保证公民体育权利的顺利实现。

二、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对策

政府在满足人民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政府必须做出巨大努力。

1.进一步提高全民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29日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大体育观审视体育,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第二,重新全面认识我国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切实重视体育对塑造国民人生观、价值观,对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具有的特殊价值和积极影响,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改善国民精神风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抓体育、促发展,强化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意识,群策群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支持、参与体育的新局面,牢固树立体育是全体国民的体育、体育必须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意识。第四,将体育业绩列入领导考核体系,检查、督促、监督领导干部做好体育的组织领导工作,避免单以竞技体育评价体育业绩,使各级领导自觉成为体育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2.进一步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

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要对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实行“二分法”:一要坚持,即坚持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因为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运作模式,不能放弃。二要完善,即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因为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不应单单是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同时还应覆盖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创建举国体制下的国民健身与休闲体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深化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中,不仅要收缩、整合、重新分配政府职能,实现职能转变,避免“一言堂”,废除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对体育的领导,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我国体育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尽早实现由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的宏愿。

3.进一步加强体育法律法规建设

应建立、健全体育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健身、休闲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依法治体,依法管体,依法促体,避免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与现行政策出现矛盾、交叉和真空状态,解决体育资源闲置与浪费问题,使我国体育在发展速度、规模、社会可承受的改革措施上与《中国城镇居民小康生活的基本标准》相协调。

4.进一步完善体育的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办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保证,但是仅凭体育部门的一己之力和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办不好体育的。因此,应动员社会力量,广开筹资渠道,增强造血机能,保证人力、财力、物力有效的规模投入,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

5.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的体育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的“塔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对于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努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繁荣与发展。要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重点和关键在学校。因此,应加大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力度,加强青少年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处理好青少年锻炼与竞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鹏.促进体育改革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体育科学,2007,(1).

[3]石冰,董胜利.河南省高校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余暇体育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

[4]张保华等.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体育科学,2007,(4).

[5]傅京燕.国际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及我国的对策选择[J].经济纵横,2002,(4).

[6]李丽,庞阳康.论我国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和谐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7,(6).

责任编辑:随 园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国民体育产业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一直难忘
高地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