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课堂

2009-12-02 10:20达丽娜·什夫契科
海外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米尔庭审

达丽娜·什夫契科

宽敞的房间里摆着数排长椅,高大的窗户明亮又肃穆。“那个男孩真漂亮”,一个女孩向同伴低语道,“他的眼睛好蓝啊!”“同学们,保持安静。”一名妇女厉声说。房间角落里一块用栅栏围起的空间提醒人们,这里不是学校,而是弗拉基米尔市列宁区法院的法庭。

弗拉基米尔市正在进行试点,将高年级的学生请去旁听庭审,让他们亲眼目睹审判的过程,这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采取的最新办法。去年,俄罗斯有16万青少年上了被告席,每20起犯罪中就有一起是未成年人所为,现在少管所内已经有大约1.2万人。专家认为,今年犯罪率还将有所上升,因为经济危机使许多青少年没了零用钱,对此他们还不太习惯。

俄罗斯开设了很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课程,内政总署的工作人员在学校中开展法律讲座,一些地区甚至对未成年人设置了宵禁令。

“这些措施当然很好,就是有点枯燥。”弗拉基米尔市第八中学的教务主任伊万诺娃说,于是她把自己的学生带到了法庭。“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好些,课堂讲解不起作用。最好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犯罪,什么是惩罚。”

学生们走进了庭审大厅,其中一个大声叫“清白做人,自由万岁”,然后又小声说,“但愿我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这儿!”十年级学生列奥尼德比其他同学更关注法庭的环境,他来这儿是出于“绝对的职业原因”:他想当一名刑事律师。列奥尼德把双手放在膝盖上,规规矩矩地坐着,其他同学却像在课间休息时一样:男孩推推搡搡,女孩悄悄地抹口红。伊万诺娃正竭力管住自己的学生,她对这种方式寄予了厚望。“我们学校总体来说还不错”,她说,“不过已经有10名学生在警察局的少年犯罪科挂了号,可这10名同学一个也没来。我们力劝他们,可是他们显然很害怕到这里来。”

犯人被押解进庭审大厅——就是那个蓝眼睛的漂亮男孩。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24岁的达米尔和他们之间有栅栏隔着,开始的几分钟同学们都盯着他看。“这是教育他们的重要时机”,伊万诺娃说,“孩子们应该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做失去自由,然后当他们走到大街上时,就会对自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而感到高兴。”

据统计,俄罗斯80%的青少年犯罪是偷窃和抢劫,6%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大约4%的犯罪与非法贩卖毒品有关。让学生们旁听的正是这类最常见的违法案件,前两次他们参加的庭审是一桩毒品贩卖案。这次他们旁听的是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偷窃和打人。达米尔喝醉后实施了抢劫,然后把抢来的手机和饰品卖掉,用得来的钱逍遥了3天,庭审结果是达米尔获刑3年。

联邦惩戒局也希望对潜在的犯罪进行威吓。现在有很多地区把问题少年带到少管所参观,不过,这种办法效果不明显。“现在很多少管所看上去就像儿童疗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那些前来参观的问题少年看到整洁的房间、满意的食谱后,觉得待在这里也不错。”

但庭审的时候有未成年人旁听,对法官、律师来说是件令人颇感压力的事:他们会窃笑、喧哗、交头接耳,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不得不做好应付公开庭审现场的一切准备:语言干脆利落、意义明确。

“不过,我认为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法官娜塔丽娅说,“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是绝对的法盲,不少人认为自己尚未成年,所以不会受到多严厉的制裁。”

今天刚刚在这家法院为一名犯了偷窃罪的12岁男孩辩护的律师杰尼斯说,列宁区法院的做法将被其他城市广泛采用,“这很有创意”,他说,“青少年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信息垃圾,有用的东西已经很难被他们接受。而在法庭上,一切都清楚明了,直观易懂。”青少年时期是抽象思维形成的萌芽期,他们不明白什么是惩罚,什么是结果,只对他们说“偷东西得坐牢”毫无用处,而直观例证就另当别论了。

24岁的的达米尔的事例确实让第八中学的学生们有所收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在听完庭审之后说:“达米尔真蠢,为这点钱而失去自由。”[译自俄罗斯《每周新闻》]

猜你喜欢
弗拉基米尔米尔庭审
我多么希望
两位弗拉基米尔干架
遇见
37年,受伤天鹅成家人
旁听庭审
退后三步看油画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良心的安宁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