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要“且战且退”

2009-12-02 12:06
环球时报 2009-12-02
关键词:外力泡沫实体

郭田勇

近期,国内外关于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的讨论再度热络起来。与此同时,多个经济体出现放弃宽松货币政策的迹象。澳大利亚央行12月1日再次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75%,为该国历史上首次连续三个月上调利率。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任何刺激政策的退出都是必然的,但退出不易操之过急,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且战且退。这就好比生了一场大病,下猛药是在生病初期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即使病情出现好转了,为巩固疗效,医生会慢慢调小剂量,而不是一下子把药给停了。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经济发展是依靠市场机制,依靠整个社会经济各个参与者自由自主的竞争来支撑的,所以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属于外力,企业等各个微观经济体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出现问题,无法支撑经济平稳发展时,就需要政府的外力发挥作用。不过,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只能是临时性、阶段性的,不可能一直救市,终究还是要把经济运行交给企业等微观经济体。因此,不论各经济体在这次危机中受影响程度如何、已采取何种救市措施,最终都会选择退出。

不过,这种必然并不代表眼下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立即转向的时机。对中国而言,经济本身还没有恢复常态,还需要外力扶植才能回复到正常轨道上来。虽然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出向好趋势,但这种向好趋势未来能否长期持续仍存在疑问,政府外力仍有存在的必要。同时,外部经济环境还不稳定,金融危机并未过去,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虽开始回升,但10月份以来又出现了消费者信心下降和金融机构倒闭的风潮,这使我们对未来外需的预期不能太乐观。此外,其他国家的做法也并不具有代表性。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以澳大利亚为例,它本身受危机冲击就相对不大,凭借世界资源市场回暖的优势,其复苏较为强劲,所以能较早实行退出政策,而深陷危机泥淖的英美等国在这方面至今仍按兵不动。

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虽然已非常明显,股指、房地产价格也不断抬升,楼市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股指也接近历史高位的一半,但实体经济的复苏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大幅上扬的资产价格未来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恐将产生很大的资产泡沫,这不能不令人担心中国是否会重蹈上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的覆辙。虽然从防范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泡沫的目的出发,实行澳大利亚式的加息举措似无不可,但考虑到实体经济增长仍然乏力,一旦贸然加息,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抑制消费,会对股市构成很大的冲击,对拉动内需和实现经济稳步复苏是不利的。笔者最为担心的就是能否成功克服这种救市的后遗症、“伴生品”。

考虑到国情和国际形势,中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市”不可操之过急,必须遵循“且战且退”的战略,应对我国经济当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不在于目前是否转向,而是应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促使整个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产能不过剩的行业则多未被放开或为国有企业垄断。产能过剩固然不好,但市场竞争和企业的活力比产能不过剩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急需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放宽行业准入,通过竞争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如果继续让民间投资停留在产能过剩行业,势必让它们的投资积极性受损。在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这些资本会转而冲击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助长资产泡沫的形成。这是中国选择“退市”战略必须应对的一个问题。

因此,必须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做到对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一视同仁,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活跃民间投资,加强实体经济,才能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与之相对应,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政策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也要运用市场手段进行结构性调整,更多地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相关的产业和行业。

总之,要证明近期股市、房地产市场大幅上扬产生的不是泡沫,就必须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而贸然采取收缩货币政策等退出策略必然会投鼠忌器,伤害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保证经济刺激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外力泡沫实体
废弃的泡沫盒
实体钱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Note7香港首爆,三星又称“外力”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对物理教材中的几个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