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语文课堂

2009-12-03 03:41董永威
甘肃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倾听

董永威

〔关键词〕 对话氛围;对话情境;倾听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B)—004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氛围

师生之间的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无法进行对话。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还有与教师共同探讨对话内容的权利。教师尊重学生,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另外,真诚、信任是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对自己是真诚的。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心扉,进行真诚的交流。

二、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

1.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教学《最后一片叶子》、《天鹅的故事》这类情感深厚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这类科普文,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教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这类写景的文章,可以以录像为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以“当导游”、“当解说员”等游戏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2.创设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情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你们说谁是胜者?”有的学生说:“庄子占了上风,他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有的学生说:“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辩论中得以维持自己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与逻辑判断规则的”;有的学生说:“庄子其实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所以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 ,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情境

“对话式”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三、要学会倾听

教师学会倾听,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倾听学生的心声,等于尊重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上课,第一个环节是读书,该教师请了一位学生读第一节,这位学生读得不流畅,还读错了字,该教师又请他读了两遍,还有错误。这时有学生开始起哄了,而该教师仍认真地倾听,耐心地鼓励,及时地纠正错误, 最终那位学生流利地读完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倾听学生的心声,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发现学生的困惑,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在教学《最后一片叶子》一文时,一位学生认为贝尔曼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及时捕捉了这一信息,追问:“他为什么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该生对乔安西、休易和贝尔曼三个人物形象进行了一番分析,并指出最令他感动的人物是贝尔曼。因为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令其非常感动。我又追问:“文中大量篇幅写了乔安西,怎么乔安西就不是主要人物呢?”该生认为贝尔曼的伟大精神,是围绕乔安西化险为夷的经历展现出来的,乔安西只是个线索人物。经过这番对话,该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课堂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舞台,而更多的学生没有锻炼的机会。“对话式”教学则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只有这样,对话的民主性、平等性才能得以体现。教师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倾听
纠错中的意外收获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